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9-25 15:00: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小阅读语段训练:阅读下面语段,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合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垒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结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根据文意,“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是该段文字的中心思想,也是称建筑为“石头写成历史”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这样一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的中国农民讲艺术简直就是对
牛弹琴。
B.远处的田野上,疏疏落落的散布着几间房屋,看起来特别荒凉。

C.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得有个度,否则就会物极必反。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

究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仓颉jié?道行háng?岿然不动 kuī?乳臭未干xiù
B?鱼鳔piào?迫击炮pǎi?咸与维新 yù?沆瀣一气hàng
C?摭拾 zhí?锃亮 zèng?怏怏不乐 yàng?自怨自艾ài
D?封禅shàn?侪辈 chái?解甲归田 jiě?心宽体胖pá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道行héng? B鱼鳔biào? C自怨自艾yì)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第六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什么时候卖这么贵了?”李女士在给孩子挑选读物时说,“绝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呀!”
B.王蒙用白岩松讲过的“一条狗的故事”(一条狗在央视上镜一年也会走红),来说明现在传播的力量超过了文学的力量。
C.今夏早些时候,湖人曾对奥多姆存有兴趣,但后者先后卷入了醉驾、吸毒、离婚、与狗仔队发生纠纷等丑闻,这让紫金军团最终放弃了合作的想法。
D.鲁迅晚年,忆及年轻时读的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说“虽然敬服那作者,但总不能爱”:一是但丁的《神曲》的《炼狱》;另一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炼狱》后分号改为逗号。逗号表示的是句子间的连贯,分号表示的是居于句之间的并列。逗号的停顿时间也比分号短。根据句意,两部作品都与前句密切相关,所以用逗号。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概括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3分)
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寓意:


参考答案:看似道德的,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往往是最不道德的。集体利益不能绑架个人利益。或一帮不道德的人扮成了卫道士,扼杀无罪的人遭来灭顶之灾。要谨防打着集体、公正的旗号对别人的自由的侵犯。


本题解析:解答这类题,重在一个“悟”字上,具体来说:首先,应认真读明白故事;其次,从故事中找准切入点,即领悟;最后,用一句简明流畅的语言归纳寓意。本题中,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都要想方设法把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的人找出来,然后扔出去,这本身是不道德的事情,但是人们都是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很显然这是不道德的。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