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巨型小黄鸭是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2007年创作的,它的足迹遍及荷兰、美国、巴西、日本、澳洲等地。作为和平的象征,它爱环游世界,散播快乐与爱;所到之处均引来“粉丝”们的热烈追捧。5月2日,一只巨型黄色橡皮鸭出现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它的出现令香港一时间沸腾了,无数人前去围观并合影,众多明星也纷纷捧场。美薇一家也不例外。
爷爷说:看到大黄鸭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没有玩具只有一只可爱的小鸭子陪着我!
妈妈说:真是太感谢霍夫曼和制作的那三名工人师傅了,是他们用智慧、血汗带给了我们快乐!
爸爸说:看到大黄鸭我就想起了那1992年因风暴而落水漂流了三年数万公里的鸭子,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勇气和信心!
弟弟说:我长大后也要像大黄鸭一样走遍世界!
美薇说:大黄鸭让我看到了人们的笑脸!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写作例文】
美好的心灵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很美,若你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便能发现美的所在。”生命是一杯无色的酒,美好的心灵就是它饱满的杯;生命是一艘破浪的船,美好的心灵就是它领航的帆;生命是一片无限的海,美好的心灵就是它澎湃的浪;生命是一幢美丽的房,美好的心灵就是它光明的窗。
天气转凉了,金色的秋天来了,天高气爽。早晨,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里,似乎披上了一件透明的轻纱。我早早的出来晨跑,当我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了怎么一件事——在路过学校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老奶奶在那洗衣服。有一个男生刚好路过那,就把手伸进水里然后泼起来,一不小心就溅到那个老奶奶的衣服上,老奶奶看了看小男孩似乎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那男孩好像不知道溅到了老奶奶身上,还在继续泼。老奶奶用轻轻的口气说:“你没有看见你泼到我的衣服了吗?”“你算什么,泼就泼你想怎么样!”男孩气势汹汹的对老奶奶说,老奶奶看他很凶就没有在去在意他,只是走远了点,我看到这一幕真想上教育”他,教他尊老爱幼的道理!可是我并没有去,因为我怕他也来骂我……
可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刚刚走了一俩步,就听见了一位小朋友在骂那个小男孩。我心想:就连一位小朋友也会懂的尊老爱幼的道理,去帮助老人,那身为比他们高年级的大女孩,大哥哥也不如一个小小的孩子吗?
美好的心灵,洒向人间就是爱像清风,拂去了人们心头的印却不带走什么;像阳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却不需要什么像细雨,无声地渗入干旱的土地,却不谋求什么。为了世界更加美好,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都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看,小黄鸭给美薇一家带来的主观感受是不一样的,但不一样的感受之中又有相通的东西。不论是爷爷难忘的童年还是弟弟美好的未来,不论是爸爸谈的信心、勇气还是妈妈谈的智慧、血汗,抑或美薇看到大家的笑脸,都是人类身上最美好最宝贵的精神,都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可以确定一个主题“美好的东西能使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同时,小黄鸭带给人的难忘、美好、信心、勇气、智慧、勤劳还有笑脸,都是人类所追求的纯真、善良、美好,所以又可确定“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一主题。小黄鸭带给人的这些感受也传递着一种积极美好、乐观向上的精神,所以又可确定“美好的事物能给人传递一种正能量”,这也符合我们时代的主题。从一个侧面去写是片面的,审题时应重视小黄鸭给大家带来的共同感受是什么,它传递着什么?但如果从一点出发引到真善美、正能量,以小见大,这是切题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位说:砌砖。第二位说:赚工资。第三位说: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到了后来,第三个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梦想成真是人类最为快乐的高峰体验。人类的航天不就是始于最初的飞天梦吗?比尔盖茨放着哈佛不上,不也是为了圆一个创业的梦吗。
请以“梦想成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题目分析:梦想是什么,是对未来的追求,是理想的初级阶段,理想总是从梦想开始的,没有梦想很难有理想。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审材料:
主体材料:三个人干着同一件事,但境界却全然不同。发展当然也就不同。
议论提示:“梦想成真是人类最为快乐的高峰体验”是议论的论点,后面两个论据具有典型性,是对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撑。
审要求:
话题:“梦想成真”是过程,也是结果。“梦想成真”的过程就是使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就是使潜在的瓦特、爱因斯坦变为现实的瓦特、爱因斯坦的过程,作为结果,“梦想成真”就是成功,就是快乐,就是理想的实现,目标的达成,就是对自我创造能力的确认。
立意:梦想成真是人类最为快乐的高峰体验,“梦想成真”是追求的过程,梦想不一定能成真,但人生不能没有梦想。
梦想与理想是有差异的,不能简单地用理想代替梦想。
对教育者来说,要有弄假成真的本领。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瓦特、爱迪生……
文体:各类问题均可。
拟题示例:
梦想与创造
梦想人生
积极暗示的意义
又一个梦想
我的梦想会成真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40分)
著名学者、诗人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古典,流泪了
中国古人有句老话说人一生应有“三畏”——少年畏父,中年畏妻,老年畏子,否则很难成器。其中,有一点是我们所肯定的,漫漫人生旅途,必须有所敬畏。这份敬畏中,诠释着稳重,诠释着用心,更彰显着敬和爱。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穿越时空隧道,我们看到李白江边独酌,咏出豪情万丈;我们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终取得真经;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在惊涛乱石间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沉浸在中国古典之中,我们可以聆听历史的声音,体会历史的脚步声,悠远,深沉……
然而,当重归现实,我们竟然听到——
“李白乘舟不给钱,一脚把他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会游泳就玩完。
“包青天啊开飞机,展昭挂着BP机,张龙赵虎吃烤鸭,王超马汉开面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可惜兜里没有钱。”
当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古典名著被践踏的一塌糊涂时,我们痛心疾首,现在的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丧失了对古典虔诚的敬畏,这种对文化的亵渎抹杀了古典的唯美。试想,对古文化敬畏尚且丧失,我们还有何精神支撑,还从何谈起振兴中华?
无独有偶,我们可以看到——
《水浒传》被恣意撰写为3个女人与105个男人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
《西游记》一改再改,仅为满足人们的视觉娱乐需求;
废除中医药的呼声尘嚣日上,中医面临严峻危机;
青少年沉迷于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竟不知清明、端午的渊源……
我看到,古人在哭泣,因为我们丧失了对其应有的敬畏;古典在流泪,因为它们被我们践踏的肆无忌惮。在前进的道路上,当蓦然回首时,发现我们除了时尚一无所获,发现古典泪流满面控诉时,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和敬畏,并怀着真诚的歉意对古典致敬?
朋友,敬畏古典,是一种传承,古老的文化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让我们敬它爱它,用心呵护它,用最古老最虔诚的敬畏来发展它,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古典笑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本题解析:高考材料作文一直兴盛不衰,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是一则材料,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进行立意;新材料作文也是一则材料,但它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点很多,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发表见解。这则材料的中心就是“敬畏”,明确后要挖掘材料的内涵,敬畏”是敬重与畏惧的意思,因敬重而生畏惧之心,因畏惧而又生敬重之意,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敬畏”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心态,是人们从内心发出的敬重而又不敢逾越的高度。健全的人生旅程中应该有足以让其敬畏的东西在,因为健全的人生不可能永远嬉皮笑脸,不可能永远蛮不在乎,不可能永远戏谑调侃……这个社会因有了“敬畏”而少了许多觊觎,多了些许虔诚;因有了“敬畏”而少了众多纷争,多了一些和谐;因有了“敬畏”而少了一丝野蛮,多了几分文明;因有了“敬畏”而少了一点张狂,多了一些自重……接下来要确定写作对象,谋划文章结构。其实,健全的人生旅程中有许多让人敬畏的东西,如生命、时间、自然等等。在写作过程中,如果只是泛泛的谈论“敬畏”,文章就流于表面,就会表现的不深刻,所以在结构安排中应当表达出敬畏什么、为什么敬畏、敬畏的意义,可以列举古今中外有关典型事例进行说理,也可以叙写身边的故事生发感悟,这样文章的思想性就增强了,文章也就深刻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7月1日,新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正式将“常回家看看”写入该法。
对此,全社会高度关注,并引发多方热议。你有哪些感受与思考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鲜明),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温暖的阳光
每当夕阳西下,黄昏星闪闪发亮的时候;便守着一颗颗星,看那一弯淡月流着水银的光。我与父亲,乘着晚风,悠悠地走在横的,直的,曲折的道路上。太阳的余晖斜射着父亲,地上立即映出美丽的剪影。 在这安静的时刻,我会慢慢地清点过去。与父亲相处的日子。要知道,能与父亲在夕阳下散步是件多么来之不易的事呀。那些快乐的念珠在爱火中陶冶,不时散发出清香。“爸爸,我们去荡秋千好不好?”我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合身份地提出了不合常理的要求。父亲刚想开口却又紧闭起来,他显然是被“吓”到了。望着他那深潭般的双眸,我仿佛看见了一条掉入深潭的断尾鱼,找不到路;那苍老的青丝正蔓延着。我便开口收回刚刚的话,换来的仍是一片寂静。
人静了,远近的窗里闪着星星灯火。“好吧!陪你玩一次。”父亲最终妥协了。虽然很不习惯,但他愿意为了我的“任性”,配上自己爱女的天性。我拉起父亲宽大而苍老的手走向秋千,这是我小时候和父亲的乐园,但“长大”之后,再也没来过。当我准备坐上秋千时,父亲抢先一步。原来父亲比我还爱玩。可是父亲却拿起口袋的纸认认真真地擦拭着尘土,他还自己先坐上去试试有没有坏了,在稍松的地方又打了一个结。
我小心翼翼地坐在上面,父亲轻轻地推着,我嫌太低了,要再高点。父亲只是轻声地应了一句,给我增加了一点力。没过多久,我又开始嚷着要有飞起来的感觉。父亲停下来,用极其温柔的预期说:“那样太危险了,要是掉下来可不好。”我若无其事,还胸有成竹地告诉父亲“不会的”。父亲仍不放心,从他那焦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害怕。因为曾经我也摔过一次,还摔到了脚。
为了不让我受伤,他用枝条和绳子绑住我,像安全带一样。我荡起来的那一瞬间,望见了最后一抹夕阳,在花园里柔和的绿荫上,泄下了红色的余晖。转瞬间,周围一切都明显暗了下来。但在我身旁,却有一颗温暖的太阳,正给我音乐般温暖动人的气息。
父亲,在每时每刻总能给人以太阳般的温暖,即使是黑暗时,也有一丝光辉。父爱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老藤树昏鸦”的沧桑。它永远注定是在时光打磨和世事变迁中潜滋暗长的情感。
本题解析:材料中“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引起了关注热议。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要对老人多一份精神关怀,老人更为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温暖。
关爱老人,人人有责。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人人都需要温暖,多一份爱,多一份关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