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9-25 15:04: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4·14玉树地震,灾情严重。由于当地学校倒塌,教学全面瘫痪,所有高三学生都被转移到邻近县市学校就读。假设有几位学生将来我校学习,请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段热情真诚,简洁得体的欢迎词,不超过70字。(5分)


参考答案:各位来自玉树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我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是情同手足的同胞,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校拥有力量雄厚的教师团队,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请各位在我校安心学习。祝各位学习愉快!(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巧妙地结合应用了这两种方法
②又掌握了与中国传统不一样的西方的学习、研究方法
③使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取长补短
④杨振宁既掌握了中国传统的学习、研究方法,
⑤成为他日后能在科学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A.?①③⑤④②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⑤①③
D.?①⑤④③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12.19)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用刑罚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犯错,却没有廉耻之心。
B.孔子用“正”字诠释“政”字,希望季康子为政能正本清源,笃守正道。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狠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同时也希望君王要像个君王,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孔子把改善政治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老百姓身上。

小题2: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希望君王能以身作则,为政以德,讲究礼节秩序。(每一点1分,共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孔子把改善政治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国君自身的品德修养上。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照下面句式,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续写一段话。(4分)
春之清晰,夏之火热,秋之丰硕,冬之静穆,各季节的不同色彩,构成了多彩的岁月。


参考答案:少年纯真,青年奔放,中年沉稳,老年庄严,各阶段的不同性情,连缀起绚烂的人生。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答题时,要注意题干中“以人生不同阶段的特征为内容”这一要求,同时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写出合乎题目要求的语句。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删词语
  大众文化分别以其辉煌的形象画面、经验的直接性、瞬时的一次性体验取代了艺术的深层意义、价值的超越性和永久性的思考回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大众文化以其辉煌的形象画面取代了艺术的深层意义,以其经验的直接性取代了艺术价值的超越性,以其瞬时的一次性体验取代了艺术永久性的思考回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