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5 15:1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海市蜃楼候门似海哄堂大笑混然不觉
B.合盘托出混身是胆荒谬绝伦划地为牢
C.寒冬腊月荒诞不经涸泽而渔寒喧
D.讳莫如深涵养很深欢呼雀跃回笼资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候门似海(侯)?混然不觉(浑)
B、合盘托出(和)?混身是胆(浑)?划地为牢(画)?
C、寒?喧(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
A马到成功马马虎虎埋头苦干目中无人
B目空一切卖国求荣卖弄风骚瞒天过海
C满腹经纶满面春风满心欢喜满载而归
D慢条斯理漫不经心坐地分脏 乌和之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坐地分脏(赃) 乌和之众(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温家宝含着泪水,在一个个墓碑前伫足,默念着他们的英名;在一座座墓葬前停留,用手轻轻抚摩烈士白色的坟冢。他的动作是那样轻缓,生怕惊扰了熟睡的英烈们。
B.2008年大年三十,我到灾区过年,受到灾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寒喧过后,我抄起摄像机就忙活起来,一会儿贴春联,一会儿包饺子,一忙活就是大半夜。
C.面对项刚的画作,不得不惊叹这得需要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也许作画的长短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尽情宣泄他内心的激情。
D.世界大战的国际背景,复杂紧张的情节,被作者从容地予以分解。情节不再是目的,作者更想捕捉的是漫溢于人性探索中的虚幻与瞑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驻足, B寒暄, D冥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____。(《阿房宫赋》?唐·杜牧)
(2)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离骚》战国·屈原)
(3)__________,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__,俶尔远逝。(《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5)_____________,千嶂里,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参考答案:廊腰缦回,钩心斗角。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日光下澈,佁然不动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以“秋天·思乡”为背景,以“色彩”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爱秋天那深邃、湛蓝的天空。放眼望去,头顶上仿佛不是天,而是一块瓦蓝的幕布。南飞的雁阵,巧妙地给这单纯的底色添上了一丝灵动的色彩,一点思乡的情调,蓦然间,我想起了故乡的蔚蓝的海面上,一队扬帆出海的渔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