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9-25 15:12: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厉公欲尽去其大臣而立其左右。胥童谓厉公曰:“必先杀三郄。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公曰:“诺。”乃使长鱼矫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而陈其尸。于是厉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杀之。人主之患,患在知能害人,而不知害人之不当而反自及也。
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立有间,再三言。李悝趋进曰:“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左右曰:‘王有大功,退朝而有忧色,敢问其说?’王曰:‘仲虺有言,不谷说之。曰:“诸侯之德,能自为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存,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也,群臣之谋又莫吾及也,我其亡乎!’”曰:“此霸王之所忧也,而君独伐之,其可乎!”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巨。”“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熟,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理督责于其臣矣。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可与为直 ,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虺有言,不谷之说:通“悦”,喜欢。
B.而君独之伐:攻伐,攻打。
C.箴谏不可不熟:仔细考虑。
D.宣王春居,几为天下笑矣微:无,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是君王在明辨他人的谏议后所产生的行为表现的一组是(3分)
①晋厉公杀郄犨、郄锜、郄至于朝?②武侯曰:“善。”武侯益知君人之道。
③楚庄王退朝而有忧色?④寡人请今止之
⑤(齐宣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⑥赵简子沉鸾徼于河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辑录了几则君王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君王要戒骄恣,明辨大臣忠直与否。
B.魏武侯起初很自负,认为自己比臣属高明,后在李悝的劝谏下,才更加懂得了当君主的原则。
C.齐宣王大兴土木,修建宫室,三年还未完工,其他大臣都不敢进谏劝阻,只有春居不顾及齐宣王的颜面而直言进谏,从而阻止齐宣王继续建造。
D.赵简子对臣子要求很严,对鸾徼这样只会一味让君王沉湎于享乐的大臣予以严惩,把他沉入河中。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3分)
(2)是长吾过而绌善也。(3分)
(3)以理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非。(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王卞于军中置宴。一角牴夫甚魁岸,负大力,诸健卒与较,悉不敌。坐间一秀才自言能胜之,乃以左指略展,魁岸者辄倒。卞以为神叩其故秀才云此人怕酱预得之同伴先入厨求得少许酱彼见辄倒耳。”
【注释】①角牴夫:摔跤手。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夐。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回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见。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昊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之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选自清·张裕钊《游狼山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焉——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处也——胜:优美
C.寇乱息,区内无事——殄:消灭,灭亡
D.独思遗外身世,去万事——捐:抛弃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召为屯田郎官,未行,迁直秘阁、江西转运判官兼权知隆兴府。创宗濂书院。
  万里器望清峻,论议风采倾动一时,帝眷注尤厚。尝丐祠【注】、省母疾,不许。属弟万顷奉母归南康,旋以母病闻,万里不俟报驰归,至祁门得讣。而议者谓万里母死,秘不奔丧,反挟妾媵自随,于是侧目万里者,相与腾谤。万里无以自解,坐是闲废者十有二年。后陆德舆尝辨其非露背辜于帝前。
  贾似道宣抚两浙,辟参谋官。及似道同知枢密院,为京湖宣抚大使,以万里带行宝章阁待制,为参谋官。似道入相,万里兼国子祭酒、侍读。度宗即位,召同知枢密院事,又兼权参知政事,迁参知政事。万里始虽俯仰容默,为似道用,然性峭直,临事不能无言。似道常恶其轻发,故每入不能久在位。似道以去要君,帝初即位,呼为师相:至涕泣拜留之。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似道不知所为,下殿举笏谢万里曰:"微公,似道几为千古罪人。”然以此益忌之。
  帝在讲筵,每问经史疑义及古人姓名,似道不能对,万里常从旁代对。时王夫人颇知书,帝语夫人以为笑。似道闻之,积惭怒,谋逐之。
  明年,大元兵渡江,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戕,既而脱归。先是,万里闻裏樊失守,凿池芝山后囿,肩其亭曰"止水”,人莫谕其意,及闻警,执门人陈伟器手,曰:“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及饶州城破,军士执万顷,索金银不得,支解之。万里竟赴止水死。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沼中,积尸如叠。翼日,万里尸独浮出水上,从者草敛之。事闻,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有删节)
  【注】丐祠,请求做奉祠之类闲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一项是(? )
A.帝注尤厚——眷:恩宠
B.后陆德舆尝辨其非于帝前——辜:辜负
C.似道常恶其轻——发:发言
D.其亭曰——扁:同“匾”,题写匾额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江万里“性峭直”的一组是(? )
①万里无以自解 ②陛下不可拜 ③万里常从旁代对 ④论议采倾动一时 ⑤呼为师相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万里做地方官时,曾亲手创办两所书院。后来贾似道入朝为相,江万里升任国子监祭酒和侍读。
B.江万里曾被小人诬陷而免官,闲居了十二年,后来由于陆德舆向皇上求情,才得以重新受到重用。
C.江万里虽然是贾似道提拔任用的官员,却并未阿附贾似道,因此深为贾似道所忌恨。
D.江万里在后园开凿池子命名“止水”,是为自己最后的选择作准备,表示“命止于水”之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以身掖帝云:“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似道不可复言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里隐草野间,为游骑所执,大诟,欲自狀,既而脱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9——15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公从之
B.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夫晋,何厌之有?不然,籍何以至此
D.刑人如恐不胜?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起,立而饮之?   夜缒而出
B.其意常在沛公也?   吾其还也
C.臣死且不避?   且贰于楚
D.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劳苦而功高如此??  秦王目眩良久
B.沛公居山东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项王许诺? 行李之往来
1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素善刘侯张良?④君安与项伯有故?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欲止不内?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范增数目项王?⑨共其乏困?⑩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⑦/④/③⑨/⑤⑧/⑥⑩? B.①②⑦/③/④⑨/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⑩/③/④⑤/⑥⑨/⑦⑧
1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无能为也已?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共其乏困?④秦王必说见臣?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⑦张良出,要项伯?⑧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③⑥⑦? ? B.①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⑦⑨? ? D.③⑤⑥⑨⑩
1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因击沛公于坐
15.关于节选语段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此段亦然。
B.鸿门宴上的情节波澜起伏,可谓三起三落。三起是: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三落是:项王赐座、项王赐酒、沛公如厕。
C.在两位武将的较量中,项庄虽勇而无谋;樊哙举止粗犷却心思缜密,一番慷慨陈词其实是巧言善辩,而且迎合了项羽的自大心理。
D.古代宴客,东面为上位,张良西向而坐,坐的正是东面,因为张良是沛公的主要谋臣,也体现了项羽礼贤下士的气度。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19分)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B.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C.不自知耳。特:只是
D.时时自惕:勉励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属于曾国藩要“修身自惕”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③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④吾家方丰盈之际
⑤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能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要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
属员。(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