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9-25 15:26: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然 羽 非 有 尺 寸 乘 势 起 陇 亩 之 中 三 年 遂 将 五 诸 侯 灭 秦 分 裂 天 下 而 封 王 侯 政 由 羽 出 号 为 霸 王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之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注: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叫书社。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者反 反:通“返”,返回。
B.晏子之家若是之贫也 若:像。
C.晏子辞辞:告辞。
D.是臣代君君民也 君:名词做动词,统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请以奉宾客
B. 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是寡人之过也
D.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面的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婴认为忠臣不应该越权做“代君君民”这种收买人心的事。
B.晏婴认为“筐箧之藏”是为个人得利,不顾百姓的不仁行为。
C.晏婴认为有饭吃,有衣服穿,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D.晏婴把自己比作愚人,把管仲比作圣人,认为愚人要比圣人强。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题。
治安策
  夏、殷、周为天子皆数十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冀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及秦而不然。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过阙则下,过庙则趋      庙:佛教的寺院
B.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狱:审案
C.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艾:通“刈”,割
D.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  得:恰当、得法
2.下列各句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
B.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
C.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
D.“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3.下列各句加粗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乃生,固举以礼?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过阙则下,过庙则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4.从本文看,下列句子全都不属于秦灭亡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
①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
②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
③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
④胡亥之性恶
⑤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
⑥天下之命,县于太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面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总结秦灭亡的教训,目的是为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文章通过夏、殷、周与秦对太子教育方法及结局的比较,指出了国家选择太子、教育太子的重要意义。
B.作者认为,古代君王非常重视对太子的教育。这种教育从太子出生就开始了。幼儿时期,由三公、三少用孝仁礼义来教导他,选品行端庄的人来陪伴他。
C.秦对太子的教育与古代不同,太子胡亥年龄很大时才让赵高作他的老师,并且教给他的除了对人施用酷刑,就是灭人三族,所以胡亥即位后视人命如草芥。
D.作者通过对比指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及早对太子进行教育,为他选择左右近臣。教育得法,左右近臣正直,太子才会正直,太子正直,天下就安定了。



4、单选题  下列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夙遭闵凶(衅:祸患)
  而刘夙疾病(婴:缠绕)
B.既无伯叔,终兄弟(鲜:无)
  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C.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
  诏书切峻,责臣慢(逋:逃脱)
D.本图宦达,不名节(矜:自夸)
 ?听臣微志,刘侥幸(庶:平民)



5、阅读题  填空题。(5分) (填空题共9空,第一空1分,余8空每空0.5分;填空时答案顺序不能错乱。)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_战役。_________为重新夺取_________、替_________报仇,对________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_________拜________为大都督,指挥战事。________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_________,最终使得蜀军大败。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