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地方豪强中有人掌握着官吏的短处(1分)趁机作奸犯科,(1分)谭澄查出主犯的姓名,(1分)都依法治罪。(1分)(连贯1分)(2)(谭澄)一到任就掩埋露在外的尸骸,(1分)修缮被烧毁的房屋,(1分)赈济饥饿贫困的百姓,(1分)召集逃亡的人,民心稍稍安定。。(连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语法分析的方法辨析,“取”动词,前面又是“听从”又是动词,不是并列关系讲不通,可知错误,还可以结合成语“悉听尊便”中的听判断应是“听凭”的意思。由此断定选项解释“听从”错误。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谭澄”性格特征是“治理有方”,②“为免其通”是皇帝采取的措施,③“复大籍其民”是朝廷的举措,都不属于谭澄治理措施;⑥表明谭澄耿直,也不属于治理措施。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A对应的原文“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谭澄是承袭叔职当上交城县令的,选项“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人物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持——掌握,短长——短处,为奸——作奸犯科。(2)暴骸——露在外的尸骸,逋——逃亡的人。
【参考译文】
谭澄,字彦清,德兴府怀来县人。父亲谭资荣,金朝末年任交城令。蒙古军攻下河朔地区,谭资荣就率全县归附,被赐给金符,任命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任交城县令。不久,又被赐给虎符,代行元帅府的执事,随从攻打汴京有功。40岁时生病,举荐弟弟谭资用代理自己的职务。谭资用去世,谭澄承袭了叔叔的职务。
谭澄自幼聪颖,任交城县令时,年仅19岁。交城境内有一条文谷河,分流灌溉交城的田地。文谷水北岸的郭帅筑堰独占水利,人们多年来一直告状,都未得到处理。谭澄用大道理压服郭帅,命令他把水堰挖开,使交城百姓分享水利。有些掌握了官吏的短处肆意作奸犯科的豪强刁民,谭澄查出主使者姓名,都依法予以治罪。乙未年登记户籍,宫府把客居的人户也登记在册,等到征收赋税,这些人逃光了。宫府代这些逃窜的人借贷交税,积下的利息钱有数倍之多,百姓无法偿还。谭澄到朝廷朝见,通过中书令耶律楚材,向太宗窝阔台面陈利害。太宗为之动情,于是下令免去逃窜的人拖欠的赋税。私人欠下的钱物,年月虽长,也只取一倍的利息为止;逃走能够回来的百姓,兔去三年的租税。诏令下达后,主管官衙和民众都认为适宜。壬子年,又大规模登记户口,谭澄把不是长久居住在交城的户口全部删去;赋税因此能够按时征收上来。
中统元丰,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擢升谭澄为怀孟路总管,不久赐给金符,又换为金虎符。这一年大旱,谭澄让百姓开凿唐温渠,引来沁水灌溉田地,百姓因此不受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至元二年,升迁为河南路总管,改任平滦路总管。
七年,入朝廷任司农少卿,不久又出朝任京兆总管;任职一年,改任为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他)建议说;“不孝敬有三个方面,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应该下令百姓年纪在40岁以上仍没有儿子的,允许他娶小老婆,把这作为延续香火的办法。”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颁布命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卫成都,被宋将昝万寿击败,退守成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命谭澄取代严忠范。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恰逢西南夷人罗罗斯族归附元朝,元世祖认为安定新归附者,应该选用有文武全才的人,于是任命谭澄为罗罗斯副都元帅,兼领宣慰使的职务行使职事。他刚到任,便因病去世了,享年58岁。
元世祖曾与太保刘秉忠评论当时各地方长官,刘秉忠说:“如果都像邢州的张耕,怀来的谭澄那样,还愁不能治理好国家吗?”游显任大名宣抚使,曾经为各路的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到中书省辞谢说:“难道皇上不认识我谭澄吗?却要由游显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他就是这样的耿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①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小题1:翻泽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小题2:对于季康子所问及的如何施政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见参考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孔子主张当政者要以“礼”治国,以“德”治国,且要在“礼”与 “德”方面做出表率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概括到“礼”和“徳”的高度
[参考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尊敬我、忠于我而又相互鼓励(做好事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对待他们的事态度要严肃端庄,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爱,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互、勉励(加倍努力做好事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B.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C.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③④全都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所奏,乃常事耳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C.①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D.①自当有史官书之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C
本题解析:
小题:①动词,认为②介词,用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着”“地”或不译④连词,因为
小题:A动词,是;副词,于是、就 B介词,比;介词,在C代词,那D第三人称代词,它;第一人称代词,我。
参考译文:
太祖有一次在后园里打鸟雀,有几个大臣说有急事求见。太祖立刻召见他们,他们所奏报的都是寻常的事而已。皇上大怒,责问他们(说有急事的)原因,一个大臣回答:我认为平常的事也还比打鸟雀要紧急些。皇上更加恼怒,用长柄斧子的柄打他的嘴,打落两颗牙齿。他慢慢的弯下身子拾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控告我吗?大臣回答道: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写下这件事。太祖转而明白。高兴起来,赐给他金银绵帛作为慰劳。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