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5 15:26: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因击沛公于坐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⑦皆为龙虎,成五采?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毫毛不敢有所近
A.①③⑥⑦⑨?
B.②④⑤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诏下,公私便之。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教之种植,地无遗利。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中书特为去之。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借钱给人。③宣麻: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户籍:造册登记。
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取妾听:听从。
C.何忧不哉治:治理得好,太平。
D.其如此介:耿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⑥辞曰:“皇上不识谭澄耶?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澄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小题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5分)
(2)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地方豪强中有人掌握着官吏的短处(1分)趁机作奸犯科,(1分)谭澄查出主犯的姓名,(1分)都依法治罪。(1分)(连贯1分)(2)(谭澄)一到任就掩埋露在外的尸骸,(1分)修缮被烧毁的房屋,(1分)赈济饥饿贫困的百姓,(1分)召集逃亡的人,民心稍稍安定。。(连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用语法分析的方法辨析,“取”动词,前面又是“听从”又是动词,不是并列关系讲不通,可知错误,还可以结合成语“悉听尊便”中的听判断应是“听凭”的意思。由此断定选项解释“听从”错误。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谭澄”性格特征是“治理有方”,②“为免其通”是皇帝采取的措施,③“复大籍其民”是朝廷的举措,都不属于谭澄治理措施;⑥表明谭澄耿直,也不属于治理措施。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A对应的原文“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资用卒,澄袭职”谭澄是承袭叔职当上交城县令的,选项“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人物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持——掌握,短长——短处,为奸——作奸犯科。(2)暴骸——露在外的尸骸,逋——逃亡的人。
【参考译文】
谭澄,字彦清,德兴府怀来县人。父亲谭资荣,金朝末年任交城令。蒙古军攻下河朔地区,谭资荣就率全县归附,被赐给金符,任命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任交城县令。不久,又被赐给虎符,代行元帅府的执事,随从攻打汴京有功。40岁时生病,举荐弟弟谭资用代理自己的职务。谭资用去世,谭澄承袭了叔叔的职务。
谭澄自幼聪颖,任交城县令时,年仅19岁。交城境内有一条文谷河,分流灌溉交城的田地。文谷水北岸的郭帅筑堰独占水利,人们多年来一直告状,都未得到处理。谭澄用大道理压服郭帅,命令他把水堰挖开,使交城百姓分享水利。有些掌握了官吏的短处肆意作奸犯科的豪强刁民,谭澄查出主使者姓名,都依法予以治罪。乙未年登记户籍,宫府把客居的人户也登记在册,等到征收赋税,这些人逃光了。宫府代这些逃窜的人借贷交税,积下的利息钱有数倍之多,百姓无法偿还。谭澄到朝廷朝见,通过中书令耶律楚材,向太宗窝阔台面陈利害。太宗为之动情,于是下令免去逃窜的人拖欠的赋税。私人欠下的钱物,年月虽长,也只取一倍的利息为止;逃走能够回来的百姓,兔去三年的租税。诏令下达后,主管官衙和民众都认为适宜。壬子年,又大规模登记户口,谭澄把不是长久居住在交城的户口全部删去;赋税因此能够按时征收上来。
中统元丰,元世祖忽必烈即位,擢升谭澄为怀孟路总管,不久赐给金符,又换为金虎符。这一年大旱,谭澄让百姓开凿唐温渠,引来沁水灌溉田地,百姓因此不受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至元二年,升迁为河南路总管,改任平滦路总管。
七年,入朝廷任司农少卿,不久又出朝任京兆总管;任职一年,改任为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他)建议说;“不孝敬有三个方面,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应该下令百姓年纪在40岁以上仍没有儿子的,允许他娶小老婆,把这作为延续香火的办法。”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颁布命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卫成都,被宋将昝万寿击败,退守成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命谭澄取代严忠范。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贫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恰逢西南夷人罗罗斯族归附元朝,元世祖认为安定新归附者,应该选用有文武全才的人,于是任命谭澄为罗罗斯副都元帅,兼领宣慰使的职务行使职事。他刚到任,便因病去世了,享年58岁。
元世祖曾与太保刘秉忠评论当时各地方长官,刘秉忠说:“如果都像邢州的张耕,怀来的谭澄那样,还愁不能治理好国家吗?”游显任大名宣抚使,曾经为各路的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到中书省辞谢说:“难道皇上不认识我谭澄吗?却要由游显举荐?”中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他就是这样的耿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①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用后者。
小题1:翻泽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小题2:对于季康子所问及的如何施政孔子的主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见参考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孔子主张当政者要以“礼”治国,以“德”治国,且要在“礼”与 “德”方面做出表率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概括到“礼”和“徳”的高度
[参考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尊敬我、忠于我而又相互鼓励(做好事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对待他们的事态度要严肃端庄,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爱,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互、勉励(加倍努力做好事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
B.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C.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③木欣欣以向荣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B.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③④全都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所奏,乃常事耳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臣以尚急于弹雀②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C.①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D.①自当有史官书之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C


本题解析:
小题:①动词,认为②介词,用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着”“地”或不译④连词,因为
小题:A动词,是;副词,于是、就 B介词,比;介词,在C代词,那D第三人称代词,它;第一人称代词,我。
参考译文:
太祖有一次在后园里打鸟雀,有几个大臣说有急事求见。太祖立刻召见他们,他们所奏报的都是寻常的事而已。皇上大怒,责问他们(说有急事的)原因,一个大臣回答:我认为平常的事也还比打鸟雀要紧急些。皇上更加恼怒,用长柄斧子的柄打他的嘴,打落两颗牙齿。他慢慢的弯下身子拾起牙齿放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放在怀里是想控告我吗?大臣回答道:我不能控告陛下,不过自然有史官写下这件事。太祖转而明白。高兴起来,赐给他金银绵帛作为慰劳。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