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9-25 15:38: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③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①报罢:未考中;②祔(fù):祔葬,合葬;③粤:助词,用于句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觉得……与众不同 B.著才矣,而仕卒不进?显露 C.其考自远来县治?治理 D.从君游最久?交往 2.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③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 ④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 ⑤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文端任总督时,最了解袁枚的才能。袁枚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 B.袁枚的古文、骈文,都能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至于写作诗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才气。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袁枚刚入仕途的时候,曾任溧水县令。上级考官从远方来到溧水,怀疑袁枚年轻,缺乏吏治的能力,曾隐瞒自己的姓名到民间察访。
2、单选题 下面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日割五城 日削月割 B.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C.有如此之势 其势弱于秦 D.齐人未尝赂秦 赵尝五战于秦
3、阅读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华山之阳”指的是(? ) A.华山东面 B.华山西面 C.华山南面 D.华山北面 2.和例句中“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3.选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舍于公所舍:居住 B.非特深山之中特:只,仅仅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诱:欺骗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意:意义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乎不在//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但以刘日薄西山 C.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项是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介?(3分)
(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
(3)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2分)
5、单选题 对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命运
②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或者
③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胜:超过
B.①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
②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整理
③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归附
C.① 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为:形成
②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夫:那些
③ 妪每谓余曰——每:经常
D.①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②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易:轻易
③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