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B.蔡君向来,至门而去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比往而酒以酣焉。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蔡邕天性极为孝顺,他的母亲生病三年期间,蔡邕除非寒暑换季,不曾脱过衣服,没有睡过好觉的时间有七旬之久。
(2)蔡邕认为儒家经典距离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了,文字有很多错误,庸俗的儒家学者穿凿附会,会耽误后学者。
(3)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诣:到、往
小题1:A在;B却/而且;C同“已”已经/因为;D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小题1:(1)文句大意1分,“自非”1分,“解襟带”1分(2)“穿凿”1分,“以”1分,“谬”1分。(3)“为……所”1分,“遽”1分,“具”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②曾益其所不能?③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今之乐由古之乐也?⑥畜君何忧?
⑦蒙故业,因遗策?⑧今也则亡?⑨于吾言无所不说?
⑩举直错诸枉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②⑤⑧⑨
D.①②④⑦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② 曾——增 ⑤由—犹?⑧亡—无 ?⑨说—悦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划线的“其”,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而法其所以为法
B、向其先表之时
C、此其所以败也
D、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全后面问题。(16分)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杲卿以荫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摄常山太守。其年十一月,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惧贼遂寇潼关,即危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为拒贼之计。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后杲卿函贼将钦凑之首,械泉明、贾深等二贼,遣子送于京师。至太原,节度使王承业留泉明、贾深等,寝杲卿之表,自上表献之,以为己功。玄宗不之知,擢拜承业大将军,牙官获赏者百数。玄宗寻知杲卿之功,乃加卫尉卿、兼御史大夫。
杲卿既斩贼将,收兵练卒,乃檄告河北郡县,言朝廷以荣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统众三十万,即出土门。郡县闻之,皆杀贼守将,远近响应,时十五郡皆为国家所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其月八日,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刚直,有吏干干:才干
B.阴养死士阴:暗中
C.玄宗寻知杲卿之功寻:探明
D.比至气绝比:等到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杲卿在代理常山太守期间,安禄山起兵反唐。颜杲卿担心叛兵顺势攻陷潼关,危及唐王朝江山社稷,于是与堂弟颜真卿联手阻击叛兵。
B.颜杲卿整饬军队,训练士兵,同时发布了朝廷从土门准备反击叛贼的消息,得到了许多郡县百姓的响应,当时就替朝廷守住了十五个郡。
C.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因为寡不敌众,加之耗尽了守御的装备,常山城被攻陷了,颜杲卿也被叛兵抓了起来送到了东都洛阳。
D.当安禄山指责颜杲卿辜负了当年他的上表推荐而与他为敌时,颜杲卿则以牙还牙,表明了自己忠于朝廷的决心,揭露了安禄山狼子野心的本性。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角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5分)
(2)城陷,杲卿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1)派人告诉杲卿,两人一起发动义军抗敌,分兵互相呼应,截断叛贼归路,以缓解叛兵西进的紧张局势(大意2分,“相与”“以”“纾”各1分)(2)常山城被攻陷。颜杲卿被叛兵抓了起来,送到东都洛阳。安禄山见了杲卿,当面指责他说(大意2分,“为”“执”“面”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察看其是否合乎语境。题中,C项的“寻”是时间副词,“不久”之意。
小题2: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原文相关内容比照,以察看其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十五郡是被各郡县自己守住的,不是颜杲卿守住的。
小题3: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相与”是“一起”之意;“以”作连词,可不译;“纾”是“缓解”之意。第(2)句中的“为”表被动,相当于“被”;“执”即“抓”;“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参考译文】
颜杲卿,山东琅邪临沂人。杲卿因为祖荫而被授予官职,他性情刚真,颇有吏治的才干。天宝十四年,代理常山太守。这一年十一月,安禄山带领范阳一带的士兵谋反,攻陷了东都洛阳。杲卿害怕叛兵顺势攻打潼关,那样马上就会危及唐朝社稷。当时他的堂弟颜真卿是平原太守,一听说安禄山谋反,就暗中招募了一些不怕死的勇士,来抗拒叛兵。(又)派人告诉杲卿,两人一起发动义军抗敌,分兵互相呼应,截断叛贼归路,以缓解叛兵西进的紧张局势。后来,杲卿把叛兵将领钦凑的人头装在盒子里,给泉明、贾深等两个叛兵将领带上枷锁,派自己的儿子把他们送往京师。到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自己留下泉明、贾深等,并私自扣下杲卿给皇上的奏表,自己上表将这些献给了皇上,把颜杲卿的功劳占为已有。唐玄宗不知道情况,提拔授予王承业为大将军,王承业手下的一百多副官也受到了皇帝的奖励。唐玄宗不久知道了这都是杲卿的功劳,于是加授他为卫尉卿,兼任御史大夫。
颜杲卿斩杀了叛兵的将领,整饬军队,训练士兵,就发檄文告知黄河以北的各郡县,说朝廷认命荣王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统率,统领三十万部队,马上要从土门出发。各郡县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杀死了当地叛兵的守将,遥相呼应,当时就替朝廷守住了十五个郡。
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郡。城中士兵少,寡不敌众,守御的装备用完了。这个月初八,常山城被攻陷。颜杲卿被叛兵抓了起来,送到了东都洛阳。安禄山见了杲卿,当面指责他说:“你以前本来只是范阳户曹的小官,我上表推荐你为判官,于是就获准了光禄、常山两地的官职,便任用你代理常山太守,我辜负了你什么事而你却要与我为敌?”杲卿瞪大了眼睛反驳道:“我家世世为朝廷之臣,一直坚守忠义,哪能因为接受了你上表荐官,就和你一起反叛朝廷呢?况且你本来也只是营州一个放羊的奴才而已,侥幸受到皇上恩宠,才有了现在的官职,天子辜负了你什么事而你却谋反?”安禄山更加生气,下令将杲卿绑在中桥南头从西数第二个柱子上,一直到死,颜杲卿都大骂不停。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方山子①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①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间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隐居
C.余既耸然异之——耸:通“怂”,惊讶
D.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吾尝跛而望矣
B.过岐亭,适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亦足以富乐——奚以知其然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B
4.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意对即可)
5.(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