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在名与实的关系上,孔子很重视“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而《吕览》认为事物的价值在其“实”,所谓“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宋代的王安石则说:“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生活中,名与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也启迪着我们。
请以“名与实”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种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现在不怎么考了。但作为平时的演练,还是非常必要的。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就包括有“思辨性”的要求,而要做到“思辨性”就需要有哲学思想,从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
生活中,我们是更注重“名声”呢还是更注重“实际”呢?如果只追求前者,容易浪得虚名甚至为名而不择手段,如果至注重后者,也许是太实际了,容易陷入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泥潭。因此,名与实,需要辩证的看待。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位母亲不无忧虑地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总是自以为是,不知今后咋办哟!我亦有同感,亦叹息。后又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路,让他们走去吧。我们的上一代,对我们不也曾忧心忡忡吗?
对于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忧心,你有什么感受或看法?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欣赏,它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示。
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已经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立意。材料共有两句话,第一句写花儿不论条件如何,是否有人欣赏,总能自信绽放 ,强调的花儿生命的坚强和完美的绽放,第二句由花儿而联想到人生,启发人们从花儿的绽放中获取生活的启示。两句中有几个关键词:“不管……也不管……”“总是”“自信”“骄傲”“悄然”“绽放”“很多”“生活启示”。从这几个关键词中,可以看出作文要写出花儿坚强绽放给我们人生带来的启示,而且启示可能有多方面,可以先写花儿的顽强成长经历到最终绽放而给我们生活的启示,也可以直接由绽放写起。
可以写成一篇记叙文 ,也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文,可以围绕绽放的条件和原因写起,即如何绽放和为什么绽放。因此论点可以是:1、迎难而上才能美丽绽放;2、默默追求才能美丽绽放;自信自强才能美丽绽放;坚持、忘我才能美丽绽放等等。也可以是:1、绽放的花朵最美丽;2、绽放的青春最亮丽;3、绽放的事业最辉煌;绽放的人生最精彩等等。记叙文,可以直接叙事,写自己或者别人如何通过顽强拼搏让人生绽放绚丽之花,也可以由花儿的顽强绽放而领悟对自己的人生启迪等等。
点评:引导材料和命题式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可以给学生一定得知道方向,但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材料,要放开思想,展开想像的翅膀。作文题目我看都颇有诗意,从体裁分析,文章以叙述、议论为主,可以写成人生感悟的诗篇,但从作文要求看,大都“除了诗歌,体裁不限”,使诗无法“言志”。从内容来看,考察考生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彰显考生个性,将考生置于现实主义的社会语境之下。显见这是出题者考察考生对社会关切程度和对自身命运理解多少的良苦用心。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峰骆驼行走在沙漠里。正午的阳光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的碎片把它的脚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顿时染红了沙粒,升腾起一股烟尘。
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叫着在骆驼上方的天空中盘旋着。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沙漠里留下了一条长长的血痕。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加之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突,仓皇中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一眨眼,就像一块黑色的毯子一样把骆驼裹了个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临死前,这个庞然大物追悔莫及地叹道:“我为什么跟一块小小的玻璃生气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注意抓住材料的整体意义;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而找准发生骆
驼的悲剧的原因。
参考立意:1.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
2.在艰难困苦中要有平和从容的心态;3.小错可酿大灾,小事亦须谨慎;
4.要正确应对危机事件,防止发生损害的“蝴蝶效应”5.遇事要冷静;?
6.要忍耐;? 7.冲动要受惩罚;? 8.要以理智浇灭心中之火;
9.心态决定命运;?10.不要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师让八位同学做传递两串钥匙的游戏,要求是:第一,从队首传到队尾,使钥匙接触到每个人的手;第二,以最短的时间传递;第三,可以做三遍。
这八位同学一连做了三遍:
第一遍,八人依次排好,钥匙从每个人手中传过,传完一串,再传一串。耗时15秒。
第二遍,把两串钥匙拴在一起,依次传递,耗时5秒。
第三遍,八位同学把手扣成圆桶状,摞在一起,形成一个通道,钥匙一下子落到地上。耗时0.5秒。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择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突破思维定势
三次传钥匙,第一次耗时15秒,第三次却只用了0.5秒。同学们的成功来源于在一个“传”字上打破了思维定势——只要碰到每个人的手就算是“传”。由此我想到了另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美国人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郑重其事地拿出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做父亲的不以为意:“除了果核还能有什么?”儿子就把苹果横切成两半,兴奋地说:“看哪,里面有一颗星星。”果然,苹果切面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这位美国人沉默了,他已吃过多少苹果,却从未发现苹果里还有“星星”这样一个秘密。
传钥匙和横切苹果的故事,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势,不怕标新立异,才会有质的飞跃和创造性的发现。
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出奇制胜,将有助于开创事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载,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对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爱迪达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极大,而鞋重减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他们大胆屏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爱迪达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重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这对于今天我们企业务创新、求发展是很好的借鉴。
突破思维定势,善于独辟蹊径,会在学习中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从1加到100,怎么算?老老实实“1+2+3+……”的演算,当然也能得出结果,但有没有简便方法了呢?只要动一下脑筋就不难发现其中有50个101,这样很快就准确地算出答案。
是5050了。所以,我们解题时可以试用一些新的方法,它可能更简便,更合理。在观察问题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将来又会怎样?读书时也不一定完全顺着作者的思路走,可以想一下:有没有相反情况?有没有作者未说明白的道理?这样不断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创造欲、探索欲,就能体会到创造的欢乐,提高学习的实效。
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让我们树立问题意识,不断有所发现,找到创造的入口,到时候得到的收获,相信比快速传钥匙和发现苹果中的“星星”都要有价值得多。
解析:这篇议论文阐述的道理符合话题材料的精神。其写法上可供借鉴之处在于:1.从开创事业和提高学习效率两方面展开分析,思路清晰;2.精心选用了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加以论证;3.前后呼应,首尾圆融。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按照游戏规则,八位同学连续把钥匙传了三遍,一遍比一遍效率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关键是突破思维定势,发挥了创造性。当人们囿于已有的知识、受到习惯和经验的束缚,在处理事情时往往难于冲破旧有的框框。只有摆脱并冲破它,才能使思维迸发出闪亮的火花,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才能有所创新。以上是这个材料的主旨。明确了材料的含义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确定作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