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05 19:17: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刘基《说虎》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6分) 小题2:作者刘基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请写出另外两大家中的一位。(2分) 小题3:请概括本段文字主要说明什么道理?(2分)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则齐国其庶几乎(近似,差不多)? B.今王鼓乐于此(现在)? C.不得而非其上者(指责)? D.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标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1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小题3】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重为乡党所笑
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土为牢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4】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4、单选题 对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人民少
而禽兽众
②因释其耒
而守株
③构木为巢,
以避群害
④是
以圣人不期修古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单选题 下列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登载(zǎi)? 书籍(jí)? 拓片(tuò)? 惴惴(zhuì)
B.不屑(xiè)? 气焰(yán)? 囚系(qiú)? 淤积(yū)
C.编辑(jí)? 模样(mú)? 客栈(zhàn)? 欣幸(xìng)
D.供给(gōng)? 禁锢(jìn)? 吮血(yǔn)? 永诀(j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