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05 19:21: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财富》杂志评出了最新一期的全球500家最大的公司,从他们的企业宗旨或企业精神里,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的“秘诀”。
通用汽车:结局很美妙的事开头并非如此。
福特汽车:市场不是100米的短跑,而是一个42公里的长跑,是马拉松。
皇家荷兰壳牌集团:你可能不理解他人,但请先尊重他人。
花旗集团:当人人都认为灾难发生时,我们却把它看成是机会。
西门子:请愉快的工作,哪怕是假装的。
请以“成功的秘诀”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以下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说:“集市里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您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学生们请苏格拉底讲一讲集市的收获。苏格拉底说:“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参考答案:
范文:别让新鲜玩意儿蒙蔽你的眼?
卢怡月?
苏格拉底受学生的鼓动去集市逛逛后,对集市的“新鲜玩意儿”不禁感慨:“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是的,在现代社会中,“新鲜玩意儿”更是层出不穷,要想像苏格拉底般保留自己的本真,能够有坚定的信念,就要记住“别让新鲜玩意儿蒙蔽你的眼。”?
在这个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社会,想要抵御“诱惑”这等高质量的“新鲜玩意儿”,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定力的。即使如此,也仍有许多有定力如苏格拉底般清楚清醒地认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能够抵御外界的诱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的人。并不是“新鲜玩意儿”不够好,而是他们没有被“新鲜玩意儿”蒙蔽了自己的眼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怡然自得地活着。?
别让“新鲜玩意儿”蒙蔽你的眼,就是希望人们不要被外在条件、外在物质所牵绊、所迷惑,要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遵从自己的心,才能感悟生活的美好,人生的乐趣,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现代人常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风雨兼程的行列,被这个“新鲜玩意儿”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没看清楚自己的心,盲目地跟随人流,跟随大部队这样漫无目的地跑着,有的人撞了“南墙”、摔得头破血流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内心,而有的人却还麻木地继续奔跑着,并不知道其实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或许他并不需要这些。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许多人能够在摔得头破血流之际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虽然过程困难重重,遭遇了许多挫折,付出了许多代价,但还是从“新鲜玩意儿”的迷魂阵中走了出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生活并不是童话故事,结局也并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把握,书写出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别让“新鲜玩意儿”蒙蔽你的眼,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心,即使不能像苏格拉底般理智,清明,可也要让自己有明辨是非的判断力,有把衡量是非的标尺,我们的心才不会被“新鲜玩意儿”所蒙蔽,我们的眼才能更明亮!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我们可以从下列角度立意:
①?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②?不要被外界迷惑,失去本心。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 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抑扬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以“抑与扬”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关系型的给标题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材料中实际上已经有所交代。问题是这种阐释对考生而言是抽象的。考生必须把它具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觉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也是一样,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着他们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了马蹄铁,又用它在铁匠铺那儿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师徒继续赶路,二人经过了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一定会很渴,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粒,彼得一见,赶忙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
根据材料,自己确定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联系实际,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话题自定类话题作文同其他类别的话题作文相比,差别在哪里?答案很简单:后者规定了话题,而前者没有规定话题,需要自己分析材料,提炼出一个话题。如果自己能顺利地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适当的话题,那同完成其他类别的话题作文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完成此类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提炼话题。
如何提炼话题?首先,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来确定。体现材料主旨的句子无疑是关键句,例如材料中耶酥训导弟子的一席话:“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这句话点破了故事的寓意,揭示了小事与大事的的关系,可以确立“小事与大事”这样一个话题;材料中与主旨相关的体现对人物褒贬或评价的句子也可算关键句,例如“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这一句,说明在故事作者歌德眼里,彼得不愿意干小事的原因是懒得弯腰,由此可以确立第二个话题:“懒惰”。
其次,可以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行状来确定。从彼得角度来看, 他“懒得弯腰”,主动放弃了捡马蹄铁卖钱换樱桃这一 “机遇”,从而导致他“后来没完没了地弯了那么多次腰”的结果,由此提炼出“机不可失”的观点,可确立第三个话题:“机遇”;从耶酥角度来看,他高瞻远瞩,不是简单粗暴地强制彼得捡起马蹄铁,而是让彼得自己去承受 “懒得弯腰”带来的不良后果,用事实深刻地教育了彼得,表现了他高超的教育艺术,由此可以确立第四个话题:“教育方法”。
前面讲了确立话题的几种方法,但审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担心有所遗漏,即使遗漏了也丝毫没有关系。当通过分析确立了几个话题后,还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选择的依据是四个字:出新、易写,即看它们的角度是否新颖,自己是否熟悉,自己是否较多地把握了相关材料,据此可选定一个话题来写。
这里只是以故事类的材料为例来提示引导的,其实无论什么类别的材料,确立话题的窍门都可以归纳为三个字:抓主旨。只要抓住了材料的主旨,就能准确地提炼出话题。如果是议论文,则抓其论点;如果是诗歌,则抓其诗眼;如果是漫画,则抓其题目和作者意图。
自己确定话题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二: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有的同学因彼得“狼狈地弯了18次腰”,而认为彼得缺少气节,大丈夫当不食嗟来之食,从而提炼出“气节”的话题,殊不知材料中这句话是用来说明“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的,“气节”游离于材料主旨之外;二是主观臆断,穿凿附会。例如有的同学看到 “彼得懒得弯腰”,便脱离材料,认定他这样做是“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心理作怪,让人莫名其妙。
  例 文?炼就一双慧眼
耶稣带着他的弟子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便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便自己弯腰捡了起来,又将它换了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18颗樱桃,在路上让口渴的彼得不得不弯腰18次,用事实使彼得明白了“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受操劳”的道理。
掩卷沉思,彼得“懒得弯腰”去捡“破烂的马蹄铁”,难道真的是因为懒吗?试想:彼得要是同耶稣一样知道破烂的马蹄铁能够变卖后换18颗樱桃,而路途又会经过茫茫荒野口渴难耐,他还会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吗?我想绝对不会,除非是傻冒儿。他当初之所以懒得弯腰,是因为没有看到破烂的马蹄铁潜在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类似彼得的人并不少见。同样是一个空饮料瓶子,有人将它一脚踢进垃圾堆,有人却用它编织成一个漂亮的篮子,拿到市场上去卖,并由此给自己创造了二次就业的机会;同样是一道数学题,几个单词,一道作文,有的人看到它们就烦,懒得去做,去记,去写,而有的人却看到做这些小事同积累自己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将来命运的关系,所以以苦为乐,乐此不疲……
勤奋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双慧眼。因为他们看到的不是破烂的马蹄铁,而是能交换成红樱桃的等价物;不是废弃的饮料瓶,而是能编制工艺品的原料;不是烦琐的学习任务,而是通往美好前程的必经桥梁。
拥有一双慧眼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实质。我的一位老师发现自己的孩子做作业时定错了一个小数点,便要求他重新检查。可是孩子只瞟了一眼便强说无误,老师指出了他错在哪里。对于孩子不能检查出简单错误的问题,许多家长可能会责骂孩子懒惰,而我的老师却是批评孩子自以为是,正因为自以为是,才不去认真检查,所以对简单的错误视而不见。孩子口服心服,从此改正了这个表面上看似懒惰的错误。
综上所述,要想把握事物的本质,要想把事情做成功,要想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炼就一双慧眼,从而把握成功的机遇,否则就会像彼得一样,连可换来18颗樱桃的马蹄铁也懒得弯腰。
点 评:这篇作文的写法比较常规,语言也很平实,但并不影响其获得高分。它的最大亮点是审题准确,透过彼得“懒得弯腰”的表象,看到他其实是缺少一双“慧眼”的实质,提出“炼就一双慧眼”的话题,观点新颖而深刻,超出了大多数考生的立意,不仅达到“基础等级”中一类卷“切合题意”的要求,也满足了“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山水朝堂(一类上69分)
回首千年,那么多读书衣袂飘飞,缓步走来。他们或头戴纶巾,谈笑于朝堂之上;或赤足草履,闲荡于山水之间。羽扇一指,即是半个江山,妙笔一挥,成就洒脱人生。朝堂山水,山水朝堂。
但掩不住他们共同的身份:读书人,掩不住他们共同的理想:托起这个世界。
※他们乘牛车、饮杜康、笑人间,青眼只留给知己,白眼傲扫凡尘。在竹林潇潇风声里,在湖水潋滟波光中,魏晋七贤把才华全倒进了山水,似乎只有那渲染开去的水墨画才能成为他们人生的背景。
他们是读书人,至死捍卫着那一身风骨,洁身远避荒唐的政治、惨烈的混战。也许,正是那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读书人精神支撑着他们傲然屹立,正是那关爱百姓、关爱生灵的读书人品质让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兵戈的指挥者。
是为了天下正道,天下太平,他们遨游在山水间。
他们着高履、执笏板、论政事,鞠躬尽瘁,夙兴夜寐。细细的一支毛笔,凝结了毕生的智慧、毕生的忧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秋风吹落黄叶,范公还在低吟;当老病只有孤舟,杜甫还在忧民;当雪岭阻隔壮志,韩愈又一次深情回望,回望遥远的京都,那里是他们心心挂念的朝廷,那里牵着芸芸百姓!巍峨朝堂,是他们人生的坐标。
他们是读书人,至死拖着那一身疲惫,投身官场,只为实现报国、为民的愿望。也许,正是那心忧苍生、匡扶社稷的读书人使命支撑着他们忧劳不辍,正是那不记私利,不畏艰难的读书人品格让他们永远也迈不开逃离的步子。
是为了天下正道、天下幸福,他们奔波在朝堂间。
山石自得于一身硬骨;卵石欣然于平滑体肤,但他们都是石头,都有最坚硬的本性、最坚强的本质。正像那些读书人,都有最坚定的信念、最执著的追求。
也许山水与朝堂,本已交融共生。不论在哪儿,不论是谁,都是为了天下。出世与入世,只关乎形式,无关目的。
再回首,豁然开朗,而那些先人,仿佛在天地之间,呼唤着我们,缓缓向前。顽石或是卵石,无甚差别。
【评语:本文对材料的精神实质把握非常准确,文中所论两类读书人,人生道路迥异,但人格精神却完全一致,与材料中的山石与卵石一一对应。作者的知识储备丰赡,且调动自如,语言生动流畅,富于感染力。整篇文章颇有文化散文的韵味,意蕴优美,堪称佳作。】
和谐之音(一类中67分)
风吹日晒,成就了山石血性方刚的性格;高山流水,造就了卵石肌理莹润的外表。同是石头,却展示了不同的美,正是这不同的美,才构成了世界的精彩。
有人偏袒山石,喜爱那种不羁的豪情,像北方的汉子,如草原上的骏马,不加修饰,清新自然;有人更爱卵石,热爱它温婉的情怀,如江南水乡的女子,似温顺的小羊羔,古朴中透出婉约。而我,却不偏向哪一方,无论是山石还是卵石,都有其贡献,要全面地看待两者,决不能孤立,追求孔圣人的中庸之道,恰到好处。
随着世界日益密切联系,各种文化开始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文化相互激荡,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于这一新形势。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潮流中艰难地行走着。一会儿是欧风美雨的袭击,一会儿是韩流的冲击,使中国人在文化上呈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有人说外国文化好,外国思想先进,我们现在正需要这种更为开放的西方思潮洗礼,于是,许多的学生们开始向外来文化看齐,视其为经典,无论好坏,全都吸收过来,唯恐自己落伍于别人,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文人们开始行动,抬出了沉睡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抗衡,与外来文化拼个你死我活。文化的世界充满了火药味,人们迷茫了,束手无策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交战”,讲求一种“和谐”不就得了。山石与卵石有争论,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而贬低别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
世界上文化五彩缤纷,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在于内心的和谐。”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不同文化,才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外来文化上的和谐,让各种世界文化交流融合。
同在一片蓝天下,相互包容,自由的和平鸽将飞向天空。
山石与卵石之间不必争吵,各有所长,在阳光雨露下,都可为人类世界作出贡献,一同奏响和谐之音。
【评语:本文紧扣材料立意,立论角度小巧,现实针对性较强,说理辩证。有少量错别字,个别地方说法欠妥,判为一类中。】
南国与北疆(一类下64分)
山石糙砺,血性方刚,自然而粗犷,如同北疆儿女豪爽;卵石圆滑,肌理莹润,如南国儿女,精致而温婉。
北疆儿女血性方刚,自然而豪爽,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努力地耕耘着,他们淳朴而豪爽,为着自己的家国无怨无悔地奉献着一切。
南国的儿女则显得秀美温婉得多,他们用座座高楼,迷离炫目的万家灯火装扮着自己的锦绣家园。锦绣的江南,杏花的江南也在他们的打扮下换了一套又一套的新装,愈发美丽,愈发动人了。
然而祖国的美好山河却是由南国北疆组成,而南国儿女,北疆儿女也都是为着美丽祖国而努力着,奋斗着,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有人说,北疆儿女太过粗糙,像那丑陋粗糙的水泥石柱。然而正是这水泥石柱为我们撑起了半壁江山,一片蓝天,抗日战争爆发,全民族抗战,北方汉子占了多数,他们高擎起抗日的大旗,冲锋陷阵,他们的勇气与豪情化成了凝聚的力量,给侵略者迎头一击,家园被毁,他们满腔愤怒,他们说“好男儿流血不流泪”,他们把悲愤化成铁拳狠狠地回击敌寇。是北疆儿女用结实的肩膀扛起重担,撑起了一片蓝天,他们不愧为炎黄子孙。
有人说,南国儿女虽温婉却太过娇柔,太做作,没有为国家做贡献。然而说话者忘记了海边那座小渔村如何一夜之间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大城市。然而说话者忘了贫穷的小乡村如何大片大片地崛起,成为一片富庶之乡,成为快速发展的龙头,是南国儿女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园。于是,座座高楼鳞次栉比盏盏霓虹绚烂多彩。中华民族在南国儿女的努力下迅速腾飞。
北疆儿女与南国儿女都是炎黄子孙,同为中国而奉献着,北疆儿女让中华独立,以坚强不屈的姿态展示于世界,南国儿女则将中华民族打扮得婀娜多姿,以美丽而婀娜的姿态出现。北疆的儿女,像那山石,南国的儿女则像那卵石,共同为了美丽的祖国,为了美丽的世界而存在。
无论山石、卵石,无论北疆、南疆,都是中国儿女,都为着中国的美丽而奉献着。
【评语:对材料把握准确,立意恰当,思路清晰。美中不足的是略显空泛。故判为一类下。】


本题解析:
(一)审题指导
思考:
1.这是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这类作文在审题立意方面要注意什么?
2.材料中“山石”与“卵石”对话的重点是什么?
3.我们可以从哪几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
【寓言类的材料作文审题导引】
寓言是一种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完成寓言类材料作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审题原则:面对寓言类的材料,我们审题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从寓言生动的故事中提炼出寓意。要从整体上把握寓言的主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般来说,一则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义,也就是这则材料的“主旨”所在。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
2.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假托的故事作相似联想,联想人生、社会等,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
寓言类材料作文如果看懂了寓言,抓住了寓言的寓意,确定了作文的立意,写起来同其他话题(命题)作文并无差别,这里无须赘述。
3.这类作文,可以有多个个角度入手来构思作文的,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选择自己最熟悉、把握材料较丰富、感受最深、觉得最好写的一个来写即可。
温馨提示:考场选择的寓言往往是浅近的、易懂的。所以,我们既不要一读就急于动笔,也不要被寓言故事本身的“故事”所吸引。浅近的寓意常常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或“再现故事”,或“克隆故事”的文章。结果常常是“肤浅”地敷衍成文,而把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给淡化了甚至丢弃了。
(二)题意阐述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以寓言的形式设计了山石与卵石的对话。他们对话的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与别人。
从对话来看,山石对卵石很是不屑,认为卵石细小,不如它自己高大挺拔;认为卵石体肤平滑,肌理莹润,不如它自己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山石在卵石的面前,是骄傲的、自信的。这些固然没错,但山石的不足在于,它在看到自己高大雄奇、充满阳刚之气的同时,不应当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大千世界的事物存在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美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固然可敬,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山石的口气比较霸气,唯我独尊,唯我独优,毫无谦逊,这不是一种值得认可的为人之道。山石的傲气、霸气值得一评。对山石既可正面立论,肯定它的自信、它的豪气;也可反面立论,批评它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跟山石相比,卵石就显得温和许多。但卵石在高大的山石面前,并没有失去自信,并没有丧失自我,它据理力争,柔中带刚,阐说自己苦难的经历,阐说自己也有独特之美,阐说自己“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的实际贡献。跟傲气的山石相比,人们往往把爱意更多地投向了卵石。因此对卵石一般宜正面立论。
文章既可整体综合立意,将山石与卵石相互比照提出观点,也可选点立意,从山石或卵石的所具有的某一个小点立意,引申开去。
(三)立意角度的探究
常见立意:
傲气/豪气/霸气/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磨练/异样人生/异态之美/外形与内质/认同对方/不要拘泥一种形态/经历磨难是一种财富/自信是一种力量/谦虚/排斥/唯我独尊/大与小……
若从“石头”的角度,正面立论的话,肯定“棱角分明”的石头是一种本色之美、个性之美,可以有以下立意:①保持本色之美②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活出精彩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
从反面立论,批评山石对同出一源的卵石采取排斥、鄙视的态度,唯我独尊,唯我独优,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傲气、霸气、偏见,等等。
若从“卵石”的角度,“圆润光滑”的卵石则是一种雕饰、圆通之美,代表了社会生活中的那些温和、成熟、稳重之人。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等等。
从“卵石”的“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特点,可以立意为“磨练”等。
若结合“山石”“卵石”两个方面的特点,可以有以下立意:
1.从山石与卵石都坚守本质的角度——
山石与卵石都是石头,它们的遭际各不相同,却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质与内涵,都有着各自存在的价值。
2.从山石与卵石不同价值取向的角度——
(1)……人也一样,价值取向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却都能演绎一段别样人生。
(2)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
3.从山石与卵石姿态不同却和谐共生的角度——
(1)山石无棱角无以显壮美,卵石不圆润无以显温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美丽着。每一块石都有自己的位置,它们都抛弃了平庸,成就了伟大。平凡不是错,只要活出属于自己精彩,活出自己个性,生命就有价值。
(2)在保持本色之美个性之美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
(3)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异态之美/不要拘泥一种形态……
4.从两石需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的角度——
(1)“糙砺”和“莹润”结合,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2)刚柔相济。
(四)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对材料置之不理;缺少与材料有明确勾连的话语。
2.未能读懂寓意,对材料的主旨理解有偏差,或断章取义,或观点偏激,多抑山石扬卵石或抑山石卵石。
3.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克隆”,复制、扩写、编撰故事,胡编乱造
4.文章观点不是从材料中抽出,且文章通篇与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点。
注意:
只要立意与材料有联系,即观点是可以从材料中找到立意依据的,都可认为立意正确。新材料作文不讲究最佳立意,不宜以立意来区分文章的高下,区分的标准主要看表达!
判断文章立意偏离原材料应当慎重(如立意在于一味批评卵石的“圆滑”,则属曲解材料,只能判为切入分以下。因材料中说卵石的体肤平滑、肌理莹润只是它的外部形态,况且是经历苦难才形成这种模样,不能理解成它品质的“圆滑”;原材料中对卵石并无贬意)。
三、寓言类材料作文写作导航
(一)动笔之前(审题)
1.分析材料,理解含意
方法:(1)查原因(从分析原因入手)(例:蜗牛悲剧的故事)
(2)抓关键(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新题演练的“井底之蛙”的故事)
(3)明关系(从辨明关系入手)(例:山石与卵石对话的故事)
(4)辨是非(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例:寒鸦的故事)
(5)求异同(例:山石与卵石对话的故事)
(6)寻互补(例:07高考——乌鸦学鹰抓羊的寓言)
2.确定角度,谋篇布局。
(二)动笔之中(点题)
1.概括材料,导入正题;
2.围绕主旨,逐层深入;
3.收束全文,照应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