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足为前提的。
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造。
C.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D.制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有规则的、透明的、双向的约束方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A.中的“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要么说成“关键的问题是知识”,要么说成“要让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不能杂糅成一个句子。
B.可以说成“本栏目将……进行了再创造”,可以说成“本栏目是……进行的再创造”,现在则杂糅成了一个句子。
C.(“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然后给它写导语。(6分)
中央媒体再次唱响中国农民歌会
描绘新生活?讴歌新时代
导语:?
在滁州再次唱响的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让全国亿万群众感受到新时代农民对生活的由衷热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景的坚定信心。作为歌会的重头戏——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主题文艺演出、第八届安徽花鼓灯会大巡游、安徽省农民画展、农民最喜爱的歌曲评选活动等都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11月7日播发《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唱响》、11月8日《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我的祖国>等60首歌曲被评为农民最爱》;中央电台在“中国之声”栏目中连续播出《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7号开幕》消息及录音报道《农歌会农民登台成主角》;11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滁州举办》、《农民日报》第1版刊登摄影报道《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滁州唱响》。这些报道,充分展示了农民翻身做主的喜悦与幸福,热情赞颂农村改革的开拓与创造,激情畅想金色明天的富饶与美好。
(选自2009年11月13日《安徽商报》,稍作改编)
参考答案:11月7日至9日,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再次唱响。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各显身手,各展所长,推出了多篇报道,让全国亿万群众全方位地领略到了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的盛况。(3分)(答案仅供参考,应包含三个要素:“11月7日至9日”,“第二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唱响”,“中央新闻媒体深入报道”,一个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人言可畏么?答: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人们常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B.茅盾经常用“三式”读书法。第一式,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第二式,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式,消化式(只收精华)。
C.参加编选工作的同志有:孙XX、刘XX、李X X、赵X X、朱X X等五人。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中的括号应删除,括号里的文字不是直接的解释。C项中的冒号去掉。D项中的冒号去掉,引文最后的标点应是先引号再逗号,因为诗句是全句的主语,句中的成分)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简要概括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寓意:揭示了某些部门在安全治理上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2分)启示人们要抓住关键,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归纳寓意时,先要明确对象(某些部门),再看它是否解决了问题。作答“启示”时要联系社会实际。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
B.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