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19:28:2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适当的语句,使每个句子都构成比喻句,并且有一定的文采。(每空10个字左右)
  荒漠地带的胡杨林是一道美丽的天然景观。①茂密的胡杨林,不但在防风固沙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是野生动植物__     __;②干桔的胡杨林,__?__,守护着身后的草原;③尼雅河下游两岸的胡杨林,___? _,屹立在塔克拉码干沙漠面前,阻挡着流沙的侵袭。


参考答案:①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②仍然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③像一道绿色的长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 中韩愈、柳宗元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后人称“初唐四杰”。王勃少数诗篇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现实不满,多数描写个人生活。
C.杜牧诗歌清丽自然,与李贺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散文气势雄伟、浑厚,多针砭时事之作。
D.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曾提出了很多有见解的主张,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抗法英雄、清代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1856年揭竿而起,兴办团练,从此发迹。
B.去年春节刚过,我便急匆匆地从家中逃出来,跑回学校,和约好的大学同学共同花天酒地,好不快活。
C.他讲得兴奋,没顾得上喝水,到后来嗓子有些沙哑,但这丝毫没有减弱终场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D.几年来,老季一方面谢绝高薪聘请,另一方面在新形势下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加积极地发挥老有所为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原是描写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的情况,后用“揭竿而起”泛指人民高举起义的旗帜,这里与语境不合;B褒贬误用,“花天酒地”是贬义的;D搭配不当,“老有所为”指上了年纪也为社会做事情,不能修饰“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继承了孔子前一句“劝学”的观点,又发展了后一句的观点;而唐人韩愈在《师说》中干脆否定了孔子“生而知之者”的观点,他说“          ?”


参考答案:学不可以已?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
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
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⑥①④⑤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前一句“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下一句相对称的句子应是④;①句中的“两者”是指前两句的“颓废者”和“执迷者”;⑤句中的“智慧”承①句中的“智慧”而来;⑥句中的“零”和“全”承②句意思;③句中的“这”指代前两句的内容;②⑥③句或可放在④①⑤句之前,但整个逻辑顺序被打乱。所以答案应为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