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05 20:33: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请参照例句,使用设问和借代手法,表现自己对所学某一门课程的喜爱。(5分)
例句:何物最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参考答案:何事最着迷?弓弦丝竹多来米。/哪个学科最有趣?之乎者也耐寻味。(设问和借代手法各1分,意思表达3分)


本题解析:反映的是旧时读书人对参加科举的向往。秋天乡试,春天会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钢结构主体工程开始合拢,此举标志着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钢结构工程进入倒计时阶段,也标志着这一抽象的别致的建筑,通过中国建筑工人的巧手正在变为现实。
B.日前,网易.新浪等14家网站联合向全国互联网界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号召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唤.家长的强烈要求和保障未成年人的迫切需要。
C.当林俊杰凭专辑《江南》击败了候选名单上的劲敌周杰伦后,成为当晚大赢家,并最终获得包括“港台地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在内的四项大奖。
D.乱收费现象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句句式杂糅导致“已成为社会的……”一句没有主语;C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后字;D句删去“造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温州中学在艺术节上开展社团标语征集活动。请你仿照例句,任选学校一个特色社团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1)能突出社团特点;(2)运用对偶修辞。(3分)
例:摄影社——山光水色一收镜前,物象人情尽现眼底。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款掌而谈犊情深
B.造不热整纪律咤风云
C.鼓蓓身陷绁危如
D.能上惩前毖后游目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分别为zhì/shi/zhī/zhǐ/shì,C项分别为léi/léi/lěi/léi/lěi, D项分别为zèng/chěng/chéng/chéng/chěng。
点评:本题涉及形似字、同音字的考查,这是很常见的。因此,平时应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首先要把读音和意义联系起来记忆。其次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加以辨别,以免认错字,读错音。例如“戍、戌、戊”三个字的字形只有一笔之差,可以概括为“点戍横戌戊中空”加以识别。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断句。
  曾 子 衣 敝 衣 以 耕 鲁 君 使 人 往 致 邑 焉 曰 请 以 此 修 衣 曾 子 不 受 反 复 往 又 不 受 使 者 曰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曾 子 曰 臣 闻 之 受 人 者 畏 人 予 人 者 骄 人。
(2)翻译。
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①即使国君对我有了赏赐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②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