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注重人生的涵泳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一部人文精神史。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B项,“纯粹艺术”说法错误;C项,“淡泊名利”属于无中生有;D项,“所有艺术家”说法错误。
小题2:“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说法错误。
小题3:B项,“中国人文精神高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部分地映射”说法错误,应该是“全息映射”;D项,“唯一的价值追求”文中无据。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丘吉尔
①星期五晚上,我接受了英王陛下的委托,组织新政府,这次组阁,应包括所有的政党,既有支持上届政府的政党,也有上届政府的反对党,显而易见,这是议会和国家的希望与意愿。我已完成了此项任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战时内阁业已成立,由5位阁员组成,其中包括反对党的自由主义者,代表了举国一致的团结。三党领袖已经同意加入战时内阁,或者担任国家高级行政职务。三军指挥机构已加以充实。由于事态发展的极端紧迫感和严重性,仅仅用一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是完全必要的。其他许多重要职位已在昨天任命。我将在今天晚上向英王陛下呈递补充名单,并希望于明日一天完成对政府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一些大臣的任命,虽然通常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但是,我相信会议再次召开时,我的这项任务将告完成,而且本届政府在各方面都将是完整无缺的。
②我认为,向下院建议在今天开会是符合公众利益的。议长先生同意这个建议,并根据下院决议所授予他的权力,采取了必要的步骤。今天议程结束时,建议下院休会到5月21日星期二。当然,还要附加规定,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前复会。下周会议所要考虑的议题,将尽早通知全体议员。现在,我请求下院,根据以我的名义提出的决议案,批准已采取的各项步骤,将它记录在案,并宣布对新政府的信任。
③组成一届具有这种规模和复杂性的政府,本身就是一项严肃的任务。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正处于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战争的初级阶段,我们正在挪威和荷兰的许多地方进行战斗,我们必须在地中海地区做好准备,空战仍然在继续,众多的战备工作必须在国内完成。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如果我今天没有向下院作长篇演说,我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宽恕。我还希望,因为这次政府改组而受到影响的任何朋友和同事,或者以前的同事,会对礼节上的不周之处予以充分谅解,这种礼节上的欠缺,到目前为止是在所难免的。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④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场极为痛苦的、严峻的考验。在我们面前,有许多漫长的斗争和艰苦的岁月。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要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能力,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赢得胜利;无论多么可怕,也要赢得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胜利,就没有英帝国的存在,就没有英帝国所代表的一切,就没有促使人类朝着自己目标奋勇前进这一世代相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但是当我挑起这个担子的时候,我是心情愉快、满怀希望的。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力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1940年5月13日
1.理解第③段中“正如我曾对参加现届政府的成员所说的那样,我要向下院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的句子“我深信,人们不会听任我们的事业遭受失败。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有权力要求大家的支持,我要说:‘让我们同心协力,一道前进。’”对表达情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短文的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丘吉尔通过这次演说使广大群众认识、了解自己,并借此机会大家发出动员和鼓励,呼吁政府和全国人民奋起打败敌人。
B.这篇演讲体现出演讲者对战争形势的把握、诚恳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C.这篇演讲含蓄地表现了演讲者的勇敢、自信、热情,向人们展示出一位新领袖的形象,增强了人民必胜的信心。
D.这篇演讲以言简意赅的语言、持重而热烈的态度,明确指出要是德国威胁到英国的生存,英国必将奋起抗击。
E.这篇演讲表达了英国誓与德国法西斯斗争到底的决心,并表明演讲者对前途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但作者过分依赖上帝的力量。
参考答案:1.受命于国家危亡之际,作者如此表示,表达了对国家的无比热爱。句子表意含蓄,而又形象鲜明,有着深挚而浓郁的感情色彩,十分感人。
2.鼓舞式的结尾干净利落,激情洋溢,基调高昂,能进一步鼓励听众振奋精神,将爱国之心付诸行动。
3.第④段中作者使用两个设问句,自问自答,引导听众注意和思考问题,突出说明“我们的政策”是用全部能力和力量,全面地和敌人进行斗争;“我们的目标”就是胜利。回答斩钉截铁,力重千钧,使整篇演说达到高潮。(意对即可)
4.D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附加题)材料概括分析题。
我国要建立适度的新闻自由
孙旭培
我这一辈子都是研究新闻自由、新闻立法和新闻改革的。我以为,如果新闻自由度(这个词汇是我发明的)可以量化,单纯从法制的角度而言,美国或许可以定为95度,西欧则是85度。我国将来能达到70~75度也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样标志出现,就算达到起码的及格线呢?那就是新闻实行法治。没有法治,只有人治,新闻自由度最好的情况下也只会是不及格。新闻实行法治,就先要从新闻立法做起。不解决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我们永远只能在二三十度徘徊,我国新闻想在世界上赢得公信力,那只是自说自话,是没有可能的。
美国、西欧高度的新闻自由对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与集权的新闻制度相比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但弊病也不少。比如,在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上推波助澜,美国媒体很少有反战的声音发出。在美国金融危机之初,有的大报不断预测哪几个大公司要破产,弄得更加人心惶惶。在更大范围讲,西方的新闻自由与多党政治、民粹民主交互为用,使政府依赖指数不断升高,以致有些国家债台高筑,影响国家进一步发展。我国需要新闻自由,但要适度,有所节制。我相信,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也会创造出新的新闻文明,即理性的、适度的新闻自由。
为此,先要承认新闻自由有普世价值,只是实现形式有所不同。其实美国与欧洲都是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官员告媒体诽谤,除证明报道的事实虚假以外,还必须拿出证据证明媒体或记者确有恶意,才能打赢官司。这样,几十年也看不到一个美国官员能打赢诽谤官司。欧洲则无此规定。仅此一条就说明,美国的新闻自由度比欧洲高。有所不同,意味着大体相同,我国要承认新闻自由的普遍性原则和做法。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这个出版中就包含着新闻。《世界宪法全书》中的各国宪法都是这样规定出版自由的。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每个中国人都有的,并不是“文革”流行的解释,只有无产阶级才有。这种解释最后导致全中国只有一个人有言论自由,那就是无产阶级的最高代表。(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以上文段选自其《三十年新闻立法历程与思考》一文,该文刊登于《炎黄春秋》2012年第2期)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作者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新闻立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郑重提出:抓紧新闻立法,加快新闻改革,建立适度的新闻自由。( )
(2)文中提出一个新概念:新闻自由度,并对美国、西欧、中国的新闻自由度现状进行了量化比较,但作者并不认为新闻自由度越高越好。?( )
(3)材料第1段提出的“新闻实行法治,就先要从新闻立法做起”论点,与马克思的“没有关于新闻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领域中取消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一脉相承。( )
(4)作者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呼吁中国创造出新的新闻文明,这种新闻文明的核心就是理性、适度。( )
2.作者对美国、西欧的新闻自由作了辩证而细致的评析,请对此分条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最后两段内容看,倡导新闻自由,其理论根据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
(2)?×?
(3)√
(4)×
2.(1)美国、西欧的新闻自由有很大的优越性
(2)美国、西欧的新闻自由弊病也不少
(3)美国与西欧的新闻自由也有差异? (意对即可)
3.(1)新闻自由有普世价值(新闻自由具有普遍性)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小题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小题3:文末“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小题4: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信条———“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小题2:①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②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③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小题3:)①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②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③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④敢于讲黑暗彻底暴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4:)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
①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
②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③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秦川》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举其他作家也可以)
示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
①莫言小说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
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现在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为市场而写作,这都是不对的,会写得庸俗,失去特色。莫言的获奖也许对中国纯文学是一种提升和推动,会让作家更加将身心沉潜到文学中,是为文学写作的作家更能找到自信。
联系现实:如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铁凝作品中的笨花镇、保定府,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里弄、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贾平凹笔下是商州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能和老托尔斯泰的话及莫言的创作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B、D错在最后一句,A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
小题2:注意点明作者思路的语句:“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这说明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三方面: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
小题3:首先要理解“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词语的含义。“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意思是卑微懦弱;“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意思是胆子要大。联系整句话,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同时还要联系文本写出敢于讲真话的表现。
小题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于这种试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还是需要注意的:对于这种题型,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经历展开论述,这种题实际上相当于一片小的论文。能和老托尔斯泰的话及莫言的创作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 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