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05 22:19: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观?雨①?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睛。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难湖、湘间,湖南守帅向子湮组织军民对金军进行了有力的阻击。本诗便作于此时。②海:暴雨。③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有望时曾作《洗兵马》一诗,结句为“净洗甲兵常不用”。
小题1:诗人不解农耕,却“开轩危坐看阴晴”,这里的“阴晴”有怎样的丰富意蕴?诗歌的二、三联是如何具体表现“阴晴”变化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歌尾联两句均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但皆反其意而用之,请对此作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里的“阴晴”既指天气,也暗喻当时抗金战争的形势。第二联先写阴云密布,接着写雨声四作,渲染雨来时的声势;第三联写暴雨中竹枝被压低又顽强挺起,山角处风云开合,晦而复明,象征由紧张到和缓的抗金形势。(5分)
小题2:杜甫的诗“床头屋漏无干处”写诗人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惨状,流露出对雨的厌憎之情;杜甫的诗“净洗甲兵长不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干戈、天下太平、刀枪入库的渴望;而陈与义的诗尾联表达的则是喜雨之情:诗人不顾屋漏地湿,反而欣喜有此好雨来洗整甲兵,流露出可以挥师北上抗击金兵的喜悦之情。(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赏析,第二问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结合诗题和注释以及该词句进行分析。由诗题“观雨”可知,这里的“阴晴”有指天气情况的含义;再根据注释①可知,“阴晴”一词也应当是在暗喻当时抗金战争的形势。诗歌的第二联先写阴云密布,接着写雨声四作,渲染雨来时的声势——这是写“阴”;第三联写暴雨中竹枝被压低又顽强挺起,山角处风云开合,晦而复明,象征由紧张到和缓的抗金形势——这是写“晴”。
小题2:解答此题,要注意题中“反其意而用之”一语。根据平时所学和注释提供的资料,可知杜甫的诗“床头屋漏无干处”写的是诗人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惨状,流露出诗人对雨的厌憎之情;杜甫的诗“净洗甲兵长不用”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干戈、天下太平、刀枪入库的渴望。而陈与义的诗是怎样“反其意而用之”的呢?由陈诗尾联中“不嫌”和“正要”二语可知,陈诗表达的是喜雨之情:诗人不顾屋漏地湿,反而欣喜有此好雨来洗整甲兵,流露出可以挥师北上抗击金兵的喜悦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小题1: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中,参天的松柏和如火的云日等意象,庄严壮丽,气魄宏大,衬托了诸葛亮的伟岸形象。(3分,意象2分,把“干戈”作为意象不给分,衬托手法1分。) 诗人为武侯鞠躬尽瘁的伟大人格所激励,抛却个人烦恼,(1分)关注战乱动荡时代国家民生的苦难,表达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1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1)“不可忘”更好。
①“不可忘”语义直白明朗,直抒情怀,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情感方面)
②“不可忘”三个字都是仄声,铿锵有力,语势强烈。(语音特点方面)
③“思”过于缠绵,而“忘”则掷地有声,表达了对武侯的敬仰之情。(炼字方面)。
(每点3分,答出两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2)“系人思”更好。
①“系人思”在意义上与“不可忘”相同,但在情感上更加深切、细腻。(3分,表达情感方面)
②“系”字有缠绕难解之意,更真切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3分,炼字方面)
(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重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5分)
【小题2】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说说你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1分);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反衬、以声衬静)(1分)。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春流平岸、杨花满袖以及春草晚照都是静谧、恬淡的;后一句从动(声)的角度描述,杜鹃啼鸣,反衬出环境的清幽(1分)和作者的孤独(1分)。
【小题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1分)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1分)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评分建议:必须有明确观点,答“不同意”,否则扣1分。答“同意”本题为0分。分析部分:由表及里分析各占2分,景物分析占1分,结合注释知人论世,扣住诗人背景分析出主题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诗歌意象和运用的表现手法。意象可从诗句中找出自然景物,例如,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在表现手法方面,要根据平时对诗歌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从着眼点分析主要是视听结合,还可从手法中动静的角度分析。此类题在答题时,要先明确手法,再写出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是否同意这种看法,然后根据自己观点的选择,结合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探究,答题时,要注意诗歌后面的注释“南宋遗民”和之中的关键词语“寂寞”“晚照”“听杜鹃”,从这些可以看出是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还要结合着主题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小题1: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朝云”“车声”两个的意象的妙处。(5分)
答:?
小题2:有人说“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朝云横渡”既交代了作者被虏途中阴云横飞密布,十分恶劣的天气,又暗喻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还表达了作者被虏背井离乡的痛苦心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既写出了作者乘敌囚车离乡北去,不知所往的伤感,又以“如水去”的生动比喻,写出了此行永不能回返的悲痛心情。
小题2:上片“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不仅描绘了敌区北国战乱的荒凉景况,更流露出作者对人民、对国家前途担忧的悲苦心情,体现出女词人的爱国情怀。2分。下片“百结愁肠,既有父母兄长之亡丧的愁,也有国破愁。“2分。回首乡关归路难”乡关,乃亲人、祖国之所在,家之国破,身为敌虏,充满了家国破亡之悲,也写出了难以再见家园,再回故国的痛苦,充溢着爱国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开头两句,写被金人用车载向北方出发时的情景。“朝”,点明出发的时间是在早上;“云”,点明出发时的环境气氛是那么惨淡,阴云密布;“横度”,形容阴云突如其来地漫过来。首句看似写景,渲染自然气候之恶劣;实是暗喻当时政治风云的突然变化,形势险恶。一个“横”字,把作者那种祸从天降的特殊感受强调了出来。因此,次句“辘辘车声如水去”就直道其事了。“辘辘”,象声词,形容车轮声。杜牧《阿房宫赋》有“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句,那是描写六国宫妃被虏秦宫之后的可悲生活,这里是写作者被虏北上、乘敌囚车、不知所往的惨痛情景。“如水去”,既写出被虏妇女之众多,又表达了将一去不返的痛苦心境,比喻生动,含意深长,道尽了国势危亡、一蹶不振,身为俘虏、前途茫茫的深哀大痛。
小题2:以最后一句为例分析。“渐近燕山”,来到雄州,离金邦的京城——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即中都,北京市)已经不远了。这句既照应词题,又开启下句“回首乡关归路难”。空见飞鸿南去,自己身陷异域,只能回头遥望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土,可要顺着此路回去就比登天还难了。作者强烈的怀国思乡之情,深沉的亡国丧家之恨,无可奈何的身为敌俘之悲,已经绝望的永别家园之痛,在此一齐倾诉出来,字字饱含着血泪。全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的家国之恨,被虏之痛,怀乡之情,仔细体味,真是撼人肺腑、感人涕下。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