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11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小题1: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表现离别之时的自然境况来自寄寓自己的离别之情。请结合诗句,对此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悲”是全篇之诗眼,请问:诗人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借“衰草遍”(1分),暗写寒风劲吹,渲染一种浓郁的荒凉萧索(1分)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浓重的离别之情(1分)。借“寒云”“暮雪”(1分)写环境的阴冷,寄寓人物内心的凄冷沉重的感受。(1分)(共5分)
小题2:诗人之“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离别之悲,身世之悲,国难之悲,相逢无期之悲。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共6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请,让。
【小题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写出景色2分,营造意境2分,作用1分)
【小题2】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手法答出一个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在上片诗句中筛选所描写的景色。答题时可先叙述诗句内容,再回答所写景色。至于“作用”,则应主要从市局所描绘的画面和所抒发的感情方面入手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本题,要注意题干关于扬州的提示,在这里,“扬州”是沦丧国土的代名词,含有收复失地的思想。答题时要紧扣题中“如何抒发内心情感”一语,结合下片诗句内容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海?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①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
②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小题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5分)
?
?
小题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2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2分)那美丽勤劳能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分析全诗可知三、四句复合题意要求,翻译这两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小题2:诗歌题目是《海棠》,第三联却没有从海棠着手而是从人物入手,写人们深深着迷于海棠,这是一种侧面衬托的手法,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之作,所咏之物海棠花素以娇美著称。首联写大地春回,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微风过处,洒下一阵阵雨点,海棠新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尘垢洗尽,花色格外光洁鲜妍。颔联写此时此刻,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颈联诗人又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尾联写诗人面对海棠,饮酒赋诗,留连忘返。看不足,写不完,甚至对蝴蝶能在海棠花上偎依抚弄而产生了艳羡之情,简直把诗人对海棠的赞美与倾慕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从艺术家对海棠的审美活动中突出花之美与魅力,用的是一种推开一层、由对面写来的旁衬手法。这种手法从虚处见实,虚实相生,空灵传神,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一)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释】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远近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绘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大部分描绘了梦幻中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种理想。
C.诗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D.诗人借助于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压迫、奴役的一种现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压迫、奴役的一种现实。不符合实际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