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1:24: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钓(sōu)
板(chuò)
求田问(shě)
衣(hè)
B.断鸿(hóng)
诗(yín)
簇拥(jì)
傲(jù)
C.影(qiàn)
(huò)
凋零尽(dài)
划(móu)
D.于(chán)
(jié)
羽扇巾(guān)
(b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文化”,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的广告主题之一。
B.在北京、湖南、上海、广州……等地,“爱心家园”每周不间断地组织“助孤、敬老、扶贫”公益活动。
C.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报告说,去年开始到今年“五一”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扬25%(包括新房和二手房)。
D.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在表现现实。在加缪看来,现实是荒诞的;在梵高看来,现实是模糊的;在毕加索看来,现实又是割裂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书名号改为引号,B项中去掉省略号,C项句末的括号应放在“房屋”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3、大江东去,?。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4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当游览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时,人们真有一种乐此不疲,不想离去的感觉。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词语
辞书甲
辞书乙

肉细腻鲜美
一些体薄且略呈卵状的银白色鱼类的统称。

肉味鲜美。
海产贝类,常见于潮间带的泥沙中。

鳍可制成鱼翅,是珍贵的食品;肝可制鱼肝油;皮可制革。
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浮尘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
(1)甲、乙两本辞书对同一词条的释义各有侧重:
辞书甲重在说明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辞书乙重在说明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
(2)比较两种辞书的释义,可以断言辞书甲的编撰者的思想中缺少了点什么。请对辞书甲的编撰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用价值/生态特征
(2)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动物)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