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醵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暾。客多负,私快快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君何为数聚饮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 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忧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客偿博所负行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若中心愿之乎 非日能之,愿学焉
D.至夜分,乃散去 良乃人,具告沛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C
4.B
5.(1)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 (2)天气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 (3)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人未尝赂秦——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革灭:割占。
2、比较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③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④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太湖石记
白居易
? ①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②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③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④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⑤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⑥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达:通达
B.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臭:气味
C.罗浮、天竺之族次焉?族:门徒,徒弟
D.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委:抛弃、舍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
B.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C.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D.游息之时,与石为伍。?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3.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条概括白居易在文章中启示我们鉴赏太湖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
4.答:①注入想象。②不同时令去看③不同角度去看④善于比附。
5.(1)?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2)?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
(3)?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河北区2009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未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⑤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陂陁(tuó):
高低起伏。不平坦。③乱流:横渡江水。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⑤寓:寓世,
住在人世。
9.下列各纽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兹欲以成吾亭耶
B.行于松柏之间/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C.好客而喜游/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D.车马之迹不至/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10、(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
(2)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参考答案:
9. B
10.(1)①有一天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拔掉了一棵古树,把那倒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
②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2)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本题解析:
9. B(于:在。A项中,第一个“以”,介词,因,由于,第二个“以”.介词,译为“用来”,C项中,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D项中,第一个“之”,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代词,指古木。)
10.(1)①有一天雷声大作,风雨交加,拔掉了一棵古树,把那倒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便扩大了。3分,一县”“斥”“广”各1分。②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2分“之所以”于是”各1分。
(2)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3分,每错、漏3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锦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丛中,寂寥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汪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米,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太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对,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庄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白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可攀登的山,可泛舟的水,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赡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佳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叉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多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古今异义的两项是
[? ]
A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B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E .何不委心任去留。?
F .悦亲戚以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参考答案:CF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