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2017-11-10 21:45: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写出这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这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俶尔远逝,??。(唐散文《小石潭记》)
(2)客喜而笑,?。肴核既尽,?。(宋散文《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唐诗《蜀道难》)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1)?,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3)?,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6)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7)夫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8)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4、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
1、陶渊明,自号_______,谥号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_________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