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0 21:58: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理查德·布兰森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小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个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习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了最后一天,我仍然不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个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了路边的草地上。
  我们一个个从车上下来后,温迪姑姑问:“出了什么事?”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下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戴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摘自2008年10月2日《文学报·微型小说选刊》)
1.小说主要写的是“我”学游泳的故事,但开头一段并没有写这方面的内容,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爸爸真的担不担心?为什么?他当时内心是怎么考虑的?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解释文题“我看到了一条河”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全文,试分析、归纳主人公克里的性格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克里成功学会游泳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想或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选择最深刻的一个方面作具体分析。(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鲁迅先生的著作中充满了对祖国人民深深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单四嫂子和祥林嫂这些命运凄苦的寡妇也是如此,作者在“哀其不幸”的同时,更多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这些“不争”的寡妇。
B.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像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
C.《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作品的主旨是要借此表现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本文可说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
D.鲁迅以其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将涤除积淀于劳动人民身心深层的病态的污垢,揭露造成劳动群众愚弱的根源,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这方面,《药》和《阿Q正传》两篇小说是有代表性的。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狂儒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1857年生在南洋。他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曾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
  辜鸿铭生于马来半岛的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带上当时只有十岁的辜鸿铭。到了英国,辜鸿铭很快掌握了多种西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的赏识。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14年的留学生活使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完成学业后,辜鸿铭听从别人的劝说,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他在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一边帮助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在轮船上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
  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样的时候,他还叫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
  从在英文报纸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后来又翻译了《大学》等书。在他之前,中国的古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发表了《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出版,在欧洲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
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替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授英国文学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选自“国学网”《狂儒辜鸿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西人对辜鸿铭的推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辜鸿铭的价值。
B.辜鸿铭“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用纯正的德语挖苦一群德国人”,说明了他虽然留学多年但骨子里却轻视洋人。
C.当时许多人仅仅把辜鸿铭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因为他们只注意到辜鸿铭外表的怪诞,而忽略了对其内心世界的理解。
D.辜鸿铭学贯中西,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因此,他能更清楚、更深刻认识到当时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思潮的片面性。

E.文章题为“狂儒辜鸿铭”。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其喜欢标新立异、以跟众人对立为快的叛逆个性使然。
小题2:文章倒数第三段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中的 “不幸”指什么?并请简要概括“狂儒辜鸿铭”的“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辜鸿铭对北大的学子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这里“无形的辫子”指什么?闻听此言,北大学子为什么会从“哄堂大笑”变为“一片静默”?有人把梳着小辫的辜鸿铭比作挺着一杆长枪的堂·吉诃德,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4、阅读题  下图中的潘金淑长大后写了一篇回忆性文章,阅读后回答1~3题。

一个越南女孩的回忆
  在1972年一枚汽油炸弹落在了我所在的一个南越村庄。一个摄影记者——尼克尤特,拍下了我正在跑离火场的照片,我也知道这张照片非常著名。我记得那时候我9岁,只是一个孩子。那天晚上越南共产党人民军开进了村里面并和我们讲他们要用我们的村子。到了第二天早上,战斗就发生了。
  我们非常害怕。我记得我和家里人决定躲到佛寺里去,因为我们认为那是个神圣的地方,到那里就一定会安全了。我并没有听到爆炸声,但看到周围都是火光。突然间我的衣服就被烧着了,我看到在我身上,特别是在我臂上的熊熊烈火,很奇怪的,我记得当时我只想到可能我那时的模样会很丑陋,这有点不像一般孩子的想法。我很害怕,因为周围突然一个人都没有了,只能看到火和浓烟。我开始哭起来,并开始向外面跑,非常幸运的是我的脚竟然没有着火。我低头跑啊跑,一个劲地向前冲。
  我的父母没能跑出火场,所以他们又折回到庙里面找地方躲了起来。我的姨妈和两个堂弟死了,一个是9岁,另一个才9个月大。
  尼克尤特把我们带到了附近的医院,然后把我们留在了那儿,自己跑进了暗房里开始冲洗他刚刚拍到的照片。
  在那所小医院里他告诉我要把我和其他受伤的人搬到别的地方去,到西贡医院。两天后我的父母就在医院里找到了我。
  我整整在医院里呆了14个月,动了17次手术来修补我面积达一半身体的一级烧伤。这成?了我生命中的转折点。它令我渴望以后能帮助人。
  我的父母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张照片,当他们把报纸拿给我看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图片中的人就是我,太可怕了。
  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张照片,甚至时至今日。因为这张照片能告诉人们战争对儿童来说是多么可怕。你能从我面上的表情感觉到它。每个人都能看到并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1.从文章中摘出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感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这篇回忆文字,文中哪些信息强烈地刺激着你?这些信息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最后说“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张照片,甚至时至今日”,你认为,现在谁最应该看看这幅照片?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庐山捡石记
佚名
下着雨,我在庐山,淅淅沥沥的声音,染绿了树,染绿了路旁的草地。烟雨初霁,山光澄练,我在山间行走,弯腰拾起一块石头。
走近庐山,面对夏禹观洪留胜迹,司马迁至记山名,秦皇汉武皆登过的庐山,我来的时间太短。一条条小径还来不及相识,那是舒展的试卷,我有无数的话想询问这古山,这天地间的灵物,可又从何谈起?
我难以就这样转身离去,山的气息、山的灵性包围着,使我的脚步踯躅。一直下着雨,有些闷,我在牯岭的灯光下看书,写字,上网,突然觉得天地何其大。我载不动庐山,庐山太重太重。
我载不动庐山的云,那是古来的云。走在牯岭街上,那云突然不期而至,从遥远的天边翻波逐浪而来,瞬息之间,弥漫四合。动或如烟,静或如练,返照倒映,倏而紫翠,倏而青红。那云长袖善舞,软绵拂面,我上前试抓一把,它却随风飘然而去。
探头向山下凝望,只见云海滔滔滚滚,蓊蓊蓬蓬,红墙蓝瓦转瞬被云遮盖,几只白鸽跃然飞起,其光如银。回首但见三四老者于街头围石桌而坐,安心对弈,白云缭绕于他们膝间,恍然片刻已是千年。
我饮不完庐山的水,那清泉飞流直下三千尺,溅玉撒珠,沾湿过李太白的袍袖,“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何等风流倜傥!我本一楚女,能不爱李白?仰望再三,经这俊朗的男子双手捧过的庐山瀑布,如飞电,若白虹,就是天河之水,又能怎的?
沿着牯岭旁的小河,追寻着它的流动,更想追随太白的足迹,河水淙淙,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问路人这河可有名字?答曰:“美庐河”,流向乌龙潭,流向长江,更远处,便是海了。苍茫间,诗人举头望明月,对影成三人,千古英姿不变。而世事变迁如溪间之水,或涨或落,最终多少荣辱随水流淌,然山依旧水依旧。
我抱不动这庐山漫山遍野的树,或远或近数不过来的5000多种树木,姿态各异,从全世界不同的角落连根而来,随后将一片相思留在了庐山。我只能仰视它们逐年升起的峨冠,抚摸那些古老或青春的年轮,抱紧它,感受它扎向大地深处的根脉。
庐山,你能让我带走什么?我只能从这里拾起一块小小的石头。
我拾起了它,这是无数偶然中的必然,这块豆青色、透露着黑褐花纹的石头,一定是随庐山盈缩造化,吐纳颢气,由天地养育而成。它沉默着,将千万年的秘密,深藏在那一条条细致的纹路之中。我抚摸着它,如同行走在从古至今的路径上。
这小小的石块会听得陶公荷锄而来,吟诵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而这庐山石,与江州司马白居易也有过一面之缘,白公显然识得这类石头。那白公头戴笠帽,宽袖临风,相对琵琶女,低眉无言,只听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如雨声。
又有豪放的苏东坡站立山巅,叹道:“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这与天相斗过的小小石头,曾经的轰轰烈烈似不见痕迹。或许于地崩天裂之后,有经历一番暴雨山洪的席卷,随溪水翻滚打磨,最终如当下光滑如玉。
随后在美庐旁的草地上,见到了一座庐山石的雕像,底座上刻着:“我是贝尔吉斯·奥登瓦尔德山人,我是庐山地质世界公园的友好使者。”庐山石化作了优秀德国诗人席勒高昂的头,他微张着嘴,似乎在吟诵那传遍世界的《欢乐颂》。
而我,将拾起的庐山石带回家中,陪伴它的,尚有一侧书香,我看见它,便再次走进了庐山,走进那万载风流。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小题1:文章开头就强调“下着雨”,接着又说“一直下着雨”这有何用意?(5分)
小题2:“我载不动庐山,庐山太重太重”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小题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一条条小径还来不及相识,那是舒展的试卷,我有无数的话想询问这古山。
(2)它沉默着,将千万年的秘密,深藏在那一条条细致的纹路之中。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作者借一次庐山偶行,巧妙地选拾一石,将庐山的颇具特色的自然的景观尽收眼底,移步换景,轻灵自由。
B.本文作者巧用联想将古今的庐山联系起来,将庐山接纳过的中外名人名言收诸笔端,形成本文的厚重的特色。
C.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卒章显志,简洁有力,构成了本文一大特色。
D.本文行文中调用多种技法,托物言志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E.本文语言绮丽、典雅。又巧借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不失为一篇美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