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2017-11-10 22:10: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十余里,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允谓苞曰:“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苞还叹息,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
  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宣帝闻苞好色薄行,以让景帝。帝答曰:“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是以齐桓忘管仲之奢僭,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意乃释。徙邺典农中郎将。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
  文帝①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诡道袭都陆,尽焚其委输。
  文帝崩,贾充、荀勖议葬礼未定。苞时奔丧,恸哭曰:“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葬礼乃定。武帝②践阼,迁大司马。
  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会荆州刺史胡烈表吴人欲大出为寇。苞亦闻吴师将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遂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遣太尉义阳王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帝闻之,意解。及苞诣阙,以公还第。
  泰始八年薨。策谥曰武。(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文帝:指司马昭。②武帝:指司马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允之知己乃如此也——意:料想
B.而有国才略——经:治理
C.锐卒为游军——简:检阅
D.及苞阙,以公还第——诣: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石苞“有智局”的一组是(? )
①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②而有经国才略
③苞独全军而退
④尽焚其委输
⑤苞便镇抚淮南
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苞儒雅豁达,富有智谋,容貌壮伟,仪表俊丽,但是不拘小节,曾因为喜好女色、品行轻薄而受到宣帝的责备。
B.郭玄信、赵元儒都有知人之能,在石苞默默无闻的时候,他们都认为石苞将来能位及人臣。后来果如他们所料,石苞历任大司马等官职。
C.石苞不畏权贵,曾上奏折弹劾贵倾一时的尚书丁谧,由此被人们称赞;石苞军事才能突出,诸葛诞起兵时,他积极准备,击败了诸葛诞的军队。
D.武帝怀疑石苞图谋不轨,于是罢免了石苞的官职,并且派遣大军征讨石苞以防不测;但由于石苞并没有和朝廷对抗之意,武帝最终没有惩处石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允谓苞曰:“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A
4.(1)许允对石苞说:“您本是我辈中人,我应当引荐您在朝廷中做官,您为什么想去小县当县令呢?”
  (2)淮北监军王琛轻视石苞,认为他出身寒微,因此秘密上奏折,说石苞与东吴人暗中勾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将讽朝延,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圣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外汇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越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选自《隋书·隐逸传》)
1.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不德也? ?②吾子皆知,何阴德
B.①每振施为务 ?②其后出粟数千石,贷乡人
C.①士谦家富财? ?②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本主
D.①士谦知固辞,得免? ?②士谦闻出财,补其少者
3.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补出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郡王睿举德行,(睿)称疾不就
B.(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
C.为(债家)设酒食,对之燔契
D.(己)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族人眼中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也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6.翻译下面的句子。 ?
①和士开(注:人名)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D
3.C
4.B?
5.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6.①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②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语段,回答有关问题。
  苏予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归纳出这个语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____时代的曹操所写的《___》诗。
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
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作者心情由乐转悲。
2、三国;《短歌行》
3、赤壁之战
4、由古今对比而生悲,由曹操的不可一世写到兴亡之悲,起到了反衬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翻译下列语句
1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0.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参考答案:18.(我)之所以派遣将领守住关口,是防备别的盗贼进城和不寻常的事发生。19.这样(做),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
20.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面的边境,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本题解析:18.关键词“所以”“出入”“非常”
19.关键词“然则”,被动句式
20.关键词“东”“肆”“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日:“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日:“使其中有可欲,虽锢①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日:“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成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 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间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