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的呢?”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做身材的修饰,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长得枯黄又干瘦?”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它们选择吃的是愤事、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文体不限;自定立意、标题;不少于800字。注意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倾听他们的回答了。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 ,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命题作文“冬天里的使命”
参考答案:
冬天里的使命
冬天里,风带着尖埃呼啸于九天之上,雪夹着悲哀漂洒在茫茫大地。但是有一种精神叫做使命,却让有些人在冬天里成为一座座不倒的冰雕。
面对国家的破灭,勾践迎来了自己的冬天,但是他没有被湮灭,因为冬天里的使命让他更加清醒,更加明智。他坚持,他努力,他卧薪尝胆,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终赢来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那一刻。虽然寒冷,但依旧坚持,冬天里的使命让他不忘国耻。太史公面对腐刑毫无惧色,堂堂七尺男儿受到如此的凌辱却依然火热,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冬天里的使命是什么。带着自己的使命在冬天里行走,他终于爬上了人生的顶峰。
冬天,确是寒冷之季,但是冬天里的使命却令多少人度过了那一个冬天。因为拥有使命,所以自己必须坚强地走下去,因为背负着冬天的使命,所以自己必须要度过那个冬天。
史铁生带着冰凉的身体走进地坛,是自己冬天里的使命让他走出自己的冬天,地坛中也开出了绚丽的花朵;苏武带着屈辱来到大漠,是冬天里的使命让他坚持下去,牧羊让他坚地气节,彰显大汉子民骨气的使命传达给异族他邦的人民。
冬天,让多少有才能的人心痛;使命,让多少心痛的人没有沉沦。因为拥有自己的使命,他们才坚持。
贝多芬在自己曲折的音乐道路上蹒跚前行,失聪让他步入了寒冷的冬天,他心中的信念却告诉他:你肩负着使命。于是《命运交响曲》在他的生命中奏响。西科斯基拥有飞的梦想,然而意外却折断了他的双翅,冬天里的使命让他坚持,直升飞机也应运而生。
冬天,令人心寒,但使命却让人发省。只有在冬天里,使命感才更强烈。冬天里的使命让人们坚持。
面对冬天,不要害怕,不要哭泣,不要退缩。因为冬天里的使命让你的人生散去阴霾,迎来朝阳,开放出绚丽的花朵。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拥有自己的冬天,但是只要我们肩负起冬天里的使命,坚持下去,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点评】:文章扣信“在生命的冬天时里,肩负使命,定能迎来自己的春天”立意,境界高远,立意深刻;有理有据,剖析透彻;语言文字驾驭娴熟,彰显出了非凡的文学功底。
冬天里的使命
即使冬幕笼罩整个人生,我们也要用春天的力量搏击生命的华章;纵然上帝向我们关闭所有大门,我们仍努力寻找窗口,这是我们不可懈怠的使命,困境中我们不屈服。
激涌勇进,纵使泰山雪拥,又能拿我们怎样,冬天的使命在肩上,在心头,让我们勇于搏击。
大火榨干了所有生命的汁液,小草不屈服,春风一吹,又绿遍天涯;北风冽冽,铁骨铮铮,冬天的困境中,梅花傲然枝头,芳香天地间,这是冬天里的使命,是困境中不屈服的斗志。
冬天来临,坚守使命,相信,冬天来了,春天已不远。
夫差的铁蹄踏遍勾践的国土,夫差的剑让勾践的心头滴血,但,这又怎样,王的高昂的头颅不会因此也下垂.他始终坚信”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又算得了什么。人生的冬天里,勾践惟听到收复国土,卷土重来的使命在召唤他,终于重振越王风范。
经历了人生的夏,他却意外地被命运扔在了冬天里,蓦地,没有了收获的季节——秋,遭受腐刑,他不气馁,他不放弃,纵使西汉的冬天将他的精气消耗已尽,但他仍不忘使命,终著成信史照亮尘世间。
冬天里,使命在召唤,让他们不怕苦难,坚定地相信春天终会来临。
是的,纵使冬天冻结了所有的希望,周围的一切写满绝望,我们仍坚持使命,勇敢追逐春天。
冬天的使命,让我们充满力量,纵使100次跌倒,我们也要坚忍地在第101次爬起,坚定地相信曲径通幽处定有柳岸花明。即使大地在我们的脚下轰然坍圮,我们的生命也会坚定不移。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会有冬天,即使梵高那热烈的向日葵也萌发在最寒冷的冬天里。
但,现在社会中,有多少人,在冬天来临时,对温室趋之若鹜,灯红酒绿摧垮了他们的锐利。生意折本,纵身跃进黄浦江;赛场败北,从此颓废;成绩不好,从楼下跳下,跳掉了脉搏……于己于人,都是伤害。
即使身处冬天,请用夏的热烈融化坚冰,相信冬天里,晴空依旧!
坚守冬天里的使命,困境中我们不屈服。
【点评】:文章中心明确,立意深刻,抓住“冬天”和“使命”引出“困境”和“不屈服”;材料典型,紧扣话题和中心展开论证,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由勾践、司马迁到自身、社会,由古到今,由正到反,层层深入;语言灵活而又充满激情,读之很有力度,是十分耐读的一篇佳文。若文章在“冬天的使命”与“春天的希望”的关系上再稍加几笔,是否会更好!
冬天里的使命
我们希望天空澄净,可常常会有云朵浮动;我们希望河水平静,可常常会有激湍和涡流;我们希望每天春光明媚,可冬天总是要经历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冬天,在这时聪明的人会积蓄全身的力量,只为春天里可以奋力一搏,而那些愚蠢的人却只会怨天尤人,坐以待毙!
生命的冬天里,我们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冬天的困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心灵的困厄。他父亲曾是状元,当朝户部尚书,他也曾是个有着锦绣前程的青年,可因得罪某人便被下放到这个荒蛮之地。在这里开始苦闷于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并没有放弃自我,终于在那个与土匪斗得身心俱疲的夜晚参透了心中的道,推翻了朱熹的天道,创立了自己的人道——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一代大师用自己的灵魂中凝集的无限力量战胜了冬日里的困厄,为自己的生命赢得了一派春意盎然。哦,冬日并不是休憩与放弃的时间,我们的使命是战胜自我!
然而想要做到又谈何容易,你看有多少人意识不到冬天里自己的使命是多么艰巨,而是一味地抱怨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不懂得应该在这样的一个时节里应该积蓄足够的力量,并拥有突围冬日的信念。
记得残奥会冠军何军权曾经说过:“我真的从来都觉得,只要努力我就能成为强者。”的确,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一次次用金牌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身残志坚的他用超越自我的坚定信念与无与伦比的勇气将自己的冬日充实,同时也为春天的到来埋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
哦,原来冬天里的我们还应挥洒出奋斗的血泪,只为有足够的力量来迎接春日里的自我超越,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
其实春天有春天的鸟语虫声,冬天有冬天的腊梅傲雪,既然我们无力改变生命要给予我们什么季节,那就让我们明确自己的使命吧!是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去完成自己冬天里的使命,使自己能够走出冬季,去享受春天里的桃李芬芳,鸟语花香。
《查拉图什拉如是说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就是必须超越自我的力量。”是的,让我们带着无尽的勇气和信念去超越自我吧——只因那是我们冬天里的使命!
【点评】:文章开头用一组排比引出主题;处于生命的冬天,我们要正视困厄,积蓄力量,奋力一搏。行文中语言精练,论述有力,选取王阳明和何军权的事例生动恰当地论证中心,文末引用《查拉图什拉如是说中》的话从理论上强化印证。全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环环相扣,启迪良深!
冬天里的的使命
当寒冬来临之时,世间的一切都沉沉地昏睡过去,但那墙角的腊梅却在风雪中怒放。在春暖花开,夏花绚烂之时,没有人会注意那干瘦崎岖的梅花;而白雪纷飞之日,它也只能是独自寂寞地开,没有任何花草与之为伴。
梅是孤独的,但它必须如约绽放,证明天地之间不是死寂,仍有生命与冰霜抗衡。而在广袤的人世间,也有那么一些身影,在寒冬里挺立,如腊梅般践行自己在冬天里的使命。
当文艺复兴运动刚刚拉起序幕,教会的黑暗统治仍在欧洲肆虐,科学的理论受到压迫,这,是文明的寒冬!托密勒出现了,他宣扬宇宙的浩瀚和科学的思想,他无畏强权被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但死亦无悔。这是他的使命,为人民播撒光明的火种。当种族歧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之时,林肯站了出来,他解放百万奴隶,统一南北美国;在几十年后黑人仍得不到应有权益之时,马丁?路德?金横空出世,高唱“我有一个梦想”,争取民权自由。
在人类的社会历程走入黑暗的寒冬之时,是托密勒、马丁?路德?金们肩负起在那寒冬中的使命,为人们指引道路,呼唤光明。
当汶川地震的消息传开,那个阳光明媚的五月里,每个中国人的心头都笼罩着厚硬的冰雪,那是生命的寒冬,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寒冬!子弟兵们出现了!武文斌为抗震救灾活活累死,奉献了自己二十六岁的生命;小战士严情勇过度劳累导致肠网膜穿孔,仍忍受着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工作几十个小时;中国首善陈光标,自组队进川救人,向受灾群众发放现金、收音机价值数百万元;在那个冷彻骨骼的“五月寒冬”里,他们为我们的心中注入暖意。
在自然灾难来临之时,武文斌、严情勇、陈光标他们为生命付出,为人民付出,他们肩负起了那个“五月的寒冬”里最沉重也最光荣的使命。
史铁生半身不遂却写下《我与地坛》激励百万读者;半丁下身全无却四处讲演激励残疾人奋斗;李丽屡遭不幸却开设“爱心热线”激励服刑人员改过自新。他们均是在人生的寒冬中肩负起了人生、社会的责任,他们,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当社会的、历史的、人生的寒冬来袭时,我甘愿做寂寞孤独的腊梅,向灾难证明生命的伟大不息,肩负起那冬天里的使命!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典范、大气的文章。立意准确、到位,由自然冬天里的梅的使命入手着重写了社会的、历史的、人生的寒冬里人类的使命,文章立意深刻。在结构上,本文布局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很有层次性。本文旁征博引,事例论证充分,很有说服力,点题非常到位。语言生动、准确,既显示出学生有较深的文学功底,又能体现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
本题解析::
本文取材于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年前发给公司全体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他号召员工们,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并做好冬天里该做的事。在命制作文题目时,略去了有关材料、导引和提示,为学生审题带来了一定难度。
如果仅从字面意着眼,将“冬天”理解为“自然界的冬天”则失之肤浅,行文难有思想内涵,选材也比较困难。如果从人生、社会的角度思考,则会豁然开朗,游刃有余。“冬天”比喻人生、社会的“冬天”——困境、灾难、挫折、磨难等,“使命”则一个人、一个国家所应担负的职责、任务。这个命题启发考生,当人生(国运)处于低谷冰点时,万不可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而应明确目标,树立信心。虽然天寒地冻,却冰封不了萌发的生机和涌动的春潮,就应处涸辙以犹欢,厉兵秣马,承担起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在冬天里演绎生生不息,将人生装扮得完美无瑕。
大部分考生选择议论文体,准确把握题目寓意,精造素材,紧扣“冬天”和“使命”展开论证,使二者相辅相依。部分考生选择抒情散文或文化散文样式,抒发自己对自然之冬、人生之冬的深沉思索,共患难与古人对话的口吻,倾诉对古人身处逆境而吟啸徐行十年磨剑的崇敬仰慕,也有考生选择记叙文体,构思故事刻画人物,如“高三备考的关键时刻,焦虑不安,学习退步使自己处于‘冬天’,而妈妈的关怀体贴温暖了自己,让自己深深体会到‘冬天里’母亲的‘使命’”等等,不一而足。
【容易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佳,立意不深,仅从字面意理解题目内涵。
(2)动辄“宏大叙事”,不少文章落笔通通篇皆是“2008雪灾”、“汶川大地震”、“奥运圣火”、“金融危机”等,试想,这现代媒体如此发达,这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早已经铺天盖地集中炸弹般进入人们的视野,响彻人们的耳畔,考生还能写出多少新意和自我的真情实感?说得严肃一点,这是一种不良文风,是不会写文章的表现。国家大事、世界新闻,当然可以谈论,但最好的论据素材的方式进入文章,用以辅证观点。更何况国事天下事早已家喻户晓,你用我用他也用会使素材老旧,“文应避俗,更应避熟”。
(3)在文中转移命题,偷换概念。如将使命替换为“坚强”“自信”“纯洁”等,生拉硬扯,扰乱视线,题目和内容两张皮。
(4)忽视命题作文要求,自拟题目,为数不少,但应引起考生注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代价,即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付出代价是必然的。要想考取大学,就必须刻苦学习;要想田地丰收,就必须辛勤耕耘。如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众多产业“高效益”令人欣喜不已,但以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及矿难、职业病对无辜生命的伤害为代价却让人痛心;农民工为了生存进城务工,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命运为代价令人担忧……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了个人或者社会的生存、发展,哪些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哪些代价是过于沉重的?关于代价,你有哪些遭遇、感悟和见解?
请你以“代价”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工、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坦礅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礅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分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也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 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