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一)
2017-11-10 22:28: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惆怅(chànɡ)漫溯(shuò)  挥斥方遒(qiú)百舸争流(ɡě)
B.商榷(què)解剖(pāo)哀怨彷徨(pánɡ)生杀予夺(yǔ)
C.租赁(lìn)烙印(luò) 冰屑悉索(xiè)凝重隽永(juàn)
D.糯米(nuò)悲怆(chuàng)浪遏飞舟(è)博闻强识(zhì)



2、单选题  选出下列有关小说知识的说法不当的一项
[? ]
A.传统小说在叙事时,多用“讲述”方式,这种方式多采用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甚至对小说中的人与事“指手画脚”。
B.作为背景出现的风景,往往对事件有相应的衬托作用,只不过有时是“同调同质同方向”的“正衬”,有时是“反调异质反方向”的“反衬”。
C.虽然小说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但主题必须鲜明,主题鲜明是评价小说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D.根据福斯特关于“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理论,周朴园、娜塔莎这些人物都属于圆形人物。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正是深重的灾难,
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B.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C.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
D.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4、单选题  下列常用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A.腐化堕落釜底抽薪敷衍塞责
B.精兵简政亟待解决截长补短
C.敲诈勒索认罪服法融会贯通
D.黯然神伤安民告示按部就班



5、语言运用题  选做题。
  《新民晚报》复刊时,曾为确立新的办报理念产生过一场辩论。有人主张,“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合适;有人认为,“为国分忧,与民同乐”好。你的看法是哪一种?请简述其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