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0 22:53: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3)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4)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5)桃李不言,??。(《史记·李将军列传》)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天,薛蟠假托贾政的名义将宝玉叫走,去了一天,黛玉不放心,晚上来看他,正好晴雯和碧痕拌嘴,不给她开门。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伤心落泪。次日,宝玉信步走到花冢,听到黛玉边哭边吟《葬花词》,内心十分悲痛。
B、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国火烧连营,大败后军队退到白帝城,刘备一病不起。(《三国演义》)
C、高老太爷的病势一天天地加重,由陈姨太提出,大家奉行的祭鬼、捉鬼的把戏开始上演。捉到觉民房间的时候,被觉民拦住,并痛骂一顿,捉鬼之事不了了之。(《家》)
D、堂吉诃德遇见一伙商人。他把他们当做一队兵马,挺抢跃马冲杀过去,结果,他被一个骡夫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个磨麦子的同村邻居发现了他,才把他搭救回家。(《堂吉诃德》)



3、语言运用题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摔玉的原因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10分)(①②③必做,选做一题)
①《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屈原在抒情长诗《__________》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__________(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⑤ 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
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