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0 22:54: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阙氏归汉——阴:阴谋 C.舆归营——舆:抬 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绝:断绝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低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受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 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 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财力自肆——皆以美于徐公 B.阖县为祠祷——公为我献之 C.若五人者系狱——上善若水 D.又因民之暇时——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的项是(? ) A.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B.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C.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D.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来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人手来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生几何? 几何:怎么样 B.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 C.忧伤以终老? 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何以解忧? 何以:为什么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驼业种树(以……为业,作动词)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和,同) B.且硕茂,早实以藩(结果实,作动词) 古人秉烛夜游(持,拿着) 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迨诸父异爨(等到) D.而母立于兹(通“尔”,你) 虞常果引张胜(牵攀,招供)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建兴①元年,封亮②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 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示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 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 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③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公元223年。②亮:诸葛亮(181— —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③ 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小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治:管理 B.还于治中,戮谡以谢众谢:辞别 C.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患:担忧 D.亮疾病,卒于军卒:死去
小题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 B.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 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咎由马谡,而君引愆
  C.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D.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
|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今者项庄拔剑舞 小题3: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因结和亲,(诸葛亮)遂为与国 B.军资(由这些地方)所出,国以富饶 C.亮与(王双)战,破之 D.于是(后主刘禅)以亮为右将军
|
小题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诸葛亮才智过人、多谋善断的一组是?(?)
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②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
③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④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⑤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国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