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3:09: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内容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弁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逐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孥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力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明年,召赴阙,授允升右赞善大夫,允元大理评事。(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允恭以策干之——干:干涉 B.官辇盐市之——辇:车辆 C.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掩:偷偷地 D.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趣:快速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允恭“能以方略捕贼”的一组是(? )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②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 ③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 ④择骁卒孥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 ⑥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允恭二十岁时被贼寇抓获,答应帮助贼寇才没有被杀,并留在贼寇那里暗中结交贼寇首领的儿子,用钱让贼寇首领的儿子窥探贼情。 B.杨允恭做广、连都巡检使时,因为贩卖海盐的贼寇进入岭北,老百姓中违反禁令(私自买卖盐)的人很多,于是请求在大庾县部署军队,从此以后违反禁令的人就少了。 C.杨允恭打击临江盗贼时,曾经被贼炮打中左肩,但他毫不畏惧,神色勇敢,用计打败贼寇,消除了贼患。 D.杨允恭接管江南水运后三路转运使由各自为政改为集中管理,他根据数量分配任务实施分段运输,这种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京城的贡米就翻了一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óu nǎng):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小题1: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求取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许:允许 C.而愿委身国士委:托付 D.惟君侯图之图:考虑
| 小题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 不赂者以赂者丧 C.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若赐观刍荛
|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小题3: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小题4: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小题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③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全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①五里一徘徊?
②便可白公姥?
③昼夜勤作息 ?
④本自无教训?
⑤逼迫兼弟兄?
⑥我有亲父兄 ?
⑦否泰如天地?
⑧贵贱轻何薄 ?
A.①③⑥⑦?
B.②③⑤⑥ ?
C.②④⑤⑧?
D.①④⑦⑧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4 题。
|
|
?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
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日:“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①;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日“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
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 (选自《梁书·陶季直传》)
? [注] ①染衣:染服,僧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
忧服阕? 忧:担心
B.与季直素
善? 善:友好
C.
领左卫司马? 领:兼任
D.政
尚清静? 尚:崇尚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摆出的四匣子银子竟能首先考虑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静”,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静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袁二人伏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平素行政廉洁,死后家徒四壁,子孙都没有安葬他的钱,众人无不伤心落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秋月春风等闲度 (随随便便)
B、艰难苦恨繁霜鬓 (极其痛恨)
C、侧身西望长咨嗟 (叹息)
D、可以横绝峨眉巅 (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