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3:13: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B.要读懂陌生文言文,应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件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C.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在这么漫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去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我们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B.上海世博会虽然已经胜利闭幕,但是“小白菜”精神已经深入人心,更多的“小白菜”将会出现在大街小巷,继续传递温暖人心的文明清香。
C.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的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D.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3、单选题  (2013·高考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顾盼精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C.睿智禀赋崇高品质趋善避恶
D.辩难商榷典藉满架旁稽博采



4、阅读题  诗文默写与文学常识。(8分,每小题1分)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7) 新月派的三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__(填编写体例)史著作。



5、语言运用题  把下面的语句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完整、衔接自然的一段话。(3分)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①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
②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
③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
④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⑤每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
⑥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