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11-10 23:20: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沾辱央浼仓廒
B.尴尬怂踊陈词烂调
C.辖制安然无恙踹水
D.抿嘴酒撰沽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 “沾”应为“玷”,玷为白玉上的斑点,玷辱一词用的是本字的比喻义;B“踊”应为“恿”,怂恿都和人的内心活动有关,因此都是心字底,“烂”应为“滥”,是不切实际、浮夸的意思;D“撰”应为“馔”,因为与饮食有关,所以是食字旁。字形的识记要联系意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B.即使前方风雨阻拦,高三的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走过了坎坷泥泞,越过了溪水鸿沟,经历了枯燥乏味的日子,你看,前方风景正好。
C.《风雨哈佛路》的主人公莉丝,在书中自述她15岁时因父母吸毒而无家可归,流浪街头,真是令人不忍卒读,心生同情。
D.这个商场展出的商品,有的包装简陋却价格昂贵,动辄上万;有的外观精美却不名一文,很多顾客都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项“釜底抽薪”语意和前面的“从根本上”有重复之处。B“义无反顾”不合语境。D“不名一文”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发生。
B.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C.今年第15号热带风暴“利奇马”自9月30日中午进入南海中部海面以来继续西行,逐渐向海南逼近,在南海海域作业的2万多只海南渔船纷纷回港避风。
D.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避免”和“不再”重复。B. “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前,缺动词。D.去掉“由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活动,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B.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C.随着一场大雪的到来,使华北地区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旱情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但要彻底解除旱情还需要更多的降水。
D.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句搭配不当,“施用”和“技术”不能搭配。C句成分残缺,句子缺主语。D句语序不当,应将“最大的”移到“纪录”前。
点评:辨析句子有无语病简捷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语句中的标志词,即关键词。语句中如果出现了并列短语,那么首先就要考虑是否能够搭配,因为这种短语常会出现局部不能搭配的问题。本题中“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是个并列短语,它和前面的“施用”只能局部搭配。再如,句首出现了介词,那么就看这个句子是否缺少主语。本题中的C句,介词“随着”“使”使得句子没有了主语,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介词,让“大雪”或者“华北地区”作句子的主语。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参考答案:①在朱熹看来,人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就是“天理”,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的过分之求,就是“人欲”,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之私欲的思想行为。他主张彻底消灭“人欲”,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
(2)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