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 “沾”应为“玷”,玷为白玉上的斑点,玷辱一词用的是本字的比喻义;B“踊”应为“恿”,怂恿都和人的内心活动有关,因此都是心字底,“烂”应为“滥”,是不切实际、浮夸的意思;D“撰”应为“馔”,因为与饮食有关,所以是食字旁。字形的识记要联系意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项“釜底抽薪”语意和前面的“从根本上”有重复之处。B“义无反顾”不合语境。D“不名一文”望文生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煤炭生产企业都要尽快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避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再发生。
B.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C.今年第15号热带风暴“利奇马”自9月30日中午进入南海中部海面以来继续西行,逐渐向海南逼近,在南海海域作业的2万多只海南渔船纷纷回港避风。
D.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的姐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避免”和“不再”重复。B. “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前,缺动词。D.去掉“由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活动,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B.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本身确实有益健康,但考虑到农田里施用的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要对前面的结论加一个问号了。
C.随着一场大雪的到来,使华北地区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旱情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但要彻底解除旱情还需要更多的降水。
D.受地震的影响,日本宫城县境内出现了宽约4米的断裂带,这是日本最大的有地震观测史以来的地壳变动纪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句搭配不当,“施用”和“技术”不能搭配。C句成分残缺,句子缺主语。D句语序不当,应将“最大的”移到“纪录”前。
点评:辨析句子有无语病简捷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抓住语句中的标志词,即关键词。语句中如果出现了并列短语,那么首先就要考虑是否能够搭配,因为这种短语常会出现局部不能搭配的问题。本题中“大量化肥和催生技术”就是个并列短语,它和前面的“施用”只能局部搭配。再如,句首出现了介词,那么就看这个句子是否缺少主语。本题中的C句,介词“随着”“使”使得句子没有了主语,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介词,让“大雪”或者“华北地区”作句子的主语。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朱子语类》卷十三),认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同上)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1)结合文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5分)
(2)请试举一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7分)
参考答案:①在朱熹看来,人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要就是“天理”,是一种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如果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的过分之求,就是“人欲”,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之私欲的思想行为。他主张彻底消灭“人欲”,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
(2)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社会的道德规范与人的欲望满足之间的矛盾。例如在体育竞赛中,每个运动员都志在摘金夺银,这可以说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的表现,理应得到肯定与尊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目的而服用兴奋剂,就违反了体育精神与比赛规则,是不允许的。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求发展、谋生存,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