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请用“/”为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参考答案: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思忖?(cǔn?)?
觊觎(jì)?
炽烈(zhì)?
厉兵秣马(mò)?
B.粗犷(guǎnɡ)?
整饬(chì)?
倾轧(zhá)?
浑身解数(xiè)?
C.沏茶(qī)?
什锦(shí)?
浸渍(zì)?
穿凿附会(záo)?
D.执拗(ǎo)?
信笺(jiān)?
晦涩(huì)?
扪心自问(mé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神秘文化的熏陶,超验世界的感知,是湘西作家与生俱来的财富。 , ,
, 。 , 。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仍然保持着人类精神未被异化的一面,人的心灵仍旧秉承着人性的高贵与童真。
①湘西在这方面是一个典型
②由这种厚重文化催生出来的文学,又大大促进了区域文化发展
③地域文学与文化发展构成一个共生互补的文明生态
④湘西不仅是地理上和行政区划上的湘西,常常还包含着一层隐喻
⑤文学传统好的地区通常文化积淀深厚
⑥即“文化湘西”和“文学湘西”
A.②①④③⑤⑥
B.①④⑤③②⑥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⑤②①④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为典型的语句衔接试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此类试题要注意关联词、副词、代词等词性在语句衔接上起到的作用。不如本题中六个小句子①中“这方面”应该指⑤句。②中的“这种厚重文化”指⑤句,“又”③谈的是地域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④“隐喻”与⑥“即”的照应关系。综合以上几类词的分析,可以判断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于。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小题1: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小题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孔孟主张对君臣双方应都有要求,强调君臣各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分)
小题1:孔子只是笼统地提出君臣应各守礼义,(1分)而孟子谈得相当具体,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对君主的要求更加严明,其爱憎情感更加鲜明,其主张更有人民性。(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可以推断出共同的主张。
小题1:此题是在评价孔孟的主张,注意题干中的“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从所给的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
示例: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便:于“人”方便,“更”是于己方便。
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赶越别人。
值:站得“直”,“人”的身价才高。
赶: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会超过别人。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