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10 23:48: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泥淖(nào)衣(yī)锦还乡叨陪 (dāo)桨棹(zhào)
B.鞭笞(chī)气喘吁吁(xū)黝黑(yōu)埋怨(mán)
C.祈祷(qí)喁喁私语(yú)通缉(jī)连累(lěi)
D.盘桓(huán)翘首以待(qiào)窈窕 (yǎo)挟制(xi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叨陪 (tāo) 黝黑(yǒu) 翘首以待(qiáo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某机构对200名大二学生进行了以“人文·读诗”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请根据表一、表二显示的调查结果概括现状,分析原因。要求简明、准确。(6分)
表一:进入大学后诗歌阅读的数量

阅读数量
人数
所占比例
0首
28
14%
10首以内
102
51%
10—20首
64
32%
20首以上
6
3%
?
表二:你认为诗歌在当下的存在价值是(可多选)
问题选项
人数
所占比例
让人类获得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体验
53
26.5%
为物质社会增添精神追求
22
11%
反映人性的美德和光辉
32
16%
成为诗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75
37.5%
毫无价值
85
42.5%
?
小题1:现状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小题2:原因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参考答案:
小题1:表一显示,多数大学生读诗很少;表二显示,视诗歌为诗人谋生手段和认为诗歌没有存在价值的人数最多。
每个方面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①多数大学生缺乏对诗歌人文价值、审美价值的认识。②多数大学生缺乏阅读诗歌的内驱力。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给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表格题如果百分比的,解题时我们应重点关注所占比最高或最低的情况,或者是变化的趋势。本题两个表格都要关注所占比率较高的情况。
小题2:由近百分八十的大学生认为诗歌是诗人谋生的手段甚至毫无价值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认同诗歌是精神追求的载体,所以也就没有阅读诗歌的内驱力。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文字是为司马迁写的一段“颁奖词”,请你从《史记》中的周公、孔子、韩信和荆轲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仿写一段颁奖词。要求:①吻合人物的事迹,突出人物精神;②句式与例句相同;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70 字。(5 分)
司马迁:忘却荣辱,弹响“史家”之绝唱;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他的坚韧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照耀尘寰!


参考答案:示例1.周公:呕心沥血,定下大周之基业;忍辱负重,心系天下之苍生。他的仁孝为人楷模,他的功德万世景仰。
示例2.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仁者之主张;著书立说,点亮儒学之天空。他的思想高山仰止,他的学说泽被后世。


本题解析:先看看所给的四个人物中,哪一个自己最熟悉,然后了解这个人物所具有的事迹和突出的人物精神。再来看看所给例句的句式,几个分句,前两个分句是概括人物的事迹,后两个分句是概括人物的突出精神。最后考虑是用哪种修辞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社科皖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B.有关调査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由于美国在中东地区“广招憎恨”,如果匆忙前去帮助利比亚反政府武装,那么阿拉伯国家将会指责美国再次干涉一个穆斯林国家的内政。
D.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人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夜缒(zhuì)而出秦军汜(sì)南函陵(hán)
B.共(gong)其乏困逢(páng)孙朝(zhāo)济
C.失其所与(yù)不知(zhì)若不阙(jué)素
D.失(fú)战,勇气也微夫(fú)人之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汜”fàn;B“共”gōng;C“与”yǔ)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