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10 23:54: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些不自觉的游客,将用过的垃圾随手扔在树林里、草丛中,给美丽的风景抹上了不和谐的色彩。
B.经过大家的一番规劝,他的烦恼终于涣然冰释了。
C.记叙的顺序有多种,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叫倒叙。
D.崔健的演唱会达到了高潮,到场的大约六万左右的观众,也不约而同的随声应和起来,以至于分不清谁是观众,谁是演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用过的垃圾”不合事理,B项“终于”是一个“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后出现”的较长的过程,而“涣然冰释”含有“一下子”的意思,两个词放在一起,形成一种“排异”性矛盾。D项"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纹/然 杀/山 楼玉宇/龙无首
B.制/同 竹暗花明/转乾坤
C.骨/叹/道 追根源/昧平生
D.游跃 祝家荡产/装简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给右边漫画加一个题目,最贴切的一项是(2分)   

A.与人为善
B.宽以待人
C.诚信危机
D.互相尊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把握好四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提示性。按考题要求答题,有的放矢。(5)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分析可知,从图中“售货员”“顾客”语言均含有对人的“不信任”,或是对钱,或是对特价品。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A 部署?眩耀?耳濡目染?金碧辉煌? B 妨害?陪偿?向偶而泣?手不失卷
C 编缉?骄健?缘木求鱼?始终不渝? D 涵养?矍铄?心恢意懒?骁勇善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眩”应为“炫”;B项中“陪”应为“赔”,“偶”应为“隅”,“失”应为“释”;C项中“缉”应为“辑”,“骄”应为“矫”;D项中“恢”应为“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办公室里,犯了错的我,低垂着脑袋,听任班主任批评教育,不赞一词;我想,他独自说完之后,事情也就算了。
B.直到受审,刘汉这个曾不可一世的商界“狂人”才痛定思痛地说了句心里话:“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吃,我落到今天这下场,教训真是刻骨铭心。”
C.一走进校园,放眼望去,桃林中片片桃花尽情绽放,煞是美丽,好一派生机盎然、万卉争荣的景象。
D.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挥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原指文章写得好,不需要再添加一个词语,现也指一言不发。B.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C.万卉争荣:春季很多种鲜花争相开放。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D.项“一挥而就”应为“一蹴而就”。一挥而就:指绘画、书法和写文章,一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才智聪颖。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