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爱逆着光走,只为接近太阳;我爱逆着风走,只为与风更亲近。”生活中,逆行的海水会掀起一道道波浪,逆行的大鸟欲在风中锤炼着翅膀,而逆行的车辆可能车毁人亡……
一个人在逆行中,会得到什么?
读了上述文字,会引发你哪些体验、感悟或思考?请准确审题,自拟标题,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参考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此外特别注意以下要求:
1.卷面凌乱不洁,字体不规范,整体书写效果差的作文一律40分以下评分。
2.标点不规范扣1-3分。
3.缺标题扣2分。
4.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5.不足800字(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字扣1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它可以有以下几个立意:?1.迎难而上,励志励品(飞娥娥扑火夸父逐日);2.不走常规路,创新出新(盖茨弃学创业);?3.不从众不跟风,或洁心全性,或做一人上有主见有思想的人或做有追求有理想的人(如哥白尼,如李贽等);4.敢于亮出自我(在家敢于“违逆“家长,明已看法;在课堂敢干”违逆“老师,获取新知;-----);
5.顺水而下,势不可挡;逆水而行,船毁人亡;逆时而动者,是妄为,必亡;(如袁世凯)
顺时而为者,为智者,必兴。(如张志中)顺民者,昌;逆民情者,亡。
点评:审题立意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用什么写”则牵涉到用什么材料、论据来写的问题。作为议论文,文章是炊,论据就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写好一篇议论文,首先要占有一定量的论据材料。论据充足,才能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上面解析中已经根据相应的立意,列举了几个例子,可供大家参考。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伦敦的一家私立中学里,有一尊雕像,这尊雕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审美视觉和思维习惯,以独特的造型吸引着广大观众。
在许多学校,它们的雕像或飞扬,或跨越,多象征着探索和进取。而伦敦这家私立中学的雕像,却是一尊倾斜的巨人。雕像的基座是大理石的,通体青黑色,高有五六米,上面的巨人一只脚连着基座,另一只脚踏空,身体朝前下方倾斜,与地面呈四十五度角。
前去参观的中国一所著名中学的一位校长目睹此景大为动容,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经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写作提示]上述材料的主体,是对一尊雕像的描述。其关键词是:“巨人”“基础”“踏空”“倾斜”; “颠覆”、“最有价值”。从雕像的造型看,可以提炼出“如果不脚踏实地,即使是巨人也会倾倒”;
为什么这尊“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审美视觉和思维习惯”的雕像会使那位校长“大为动容”,进而发出“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经验”的感慨呢?联系“在许多学校,它们的雕像或飞扬,或跨越,多象征着探索加进取”的背景,深究这尊雕像对“传统审美视觉的思维习惯”,“进行颠覆”的意义,我们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在于:警示教育比激励教育更具有影响力,感染力、震撼力,特别是在我国。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令人难忘的细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让我难忘的细节
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一种新的看法:细节决定成败。人们也更多的听到一个故事,内容大致相似:有一个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经验都并不出色的人,在人才市场通过了层层面试,得到了一份工作,原因是他扶起了一把倒在地上的不起眼的扫把,而这把扫把正是面试单位专门放置的。
这件事情也许是真实发生过的,更可能只是个故事,但它告诉我更多的是两个字:细节。
我忽然想到我的一个初中同学,以及一个关于她的“细节”。
在我的印象中,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对谁都彬彬有礼。有一次,她获得了一个区三好学生的称号,这是莫大的荣誉,学校在升旗仪式上颁给她,她在接奖状的时候,用的是双手。我以前从未注意到这细节,不过那时恰好刚度过一篇短文,是关于“双手接物”的,于是留心。后来我发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发试卷还是同学递作业,她总是双手接过。我也专门问过她这件事,她笑了笑,说:“哦?是吗,”又说,“我认为这是尊重,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她在高中去了美国读书,交换生。这也许与“双手接物”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甚至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她用“双手接物”带给大家的尊重,已经化为一阵风吹在空气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所有的人对她的认识,对她的看法,当然这其中也一定包含着签证官和美国那所学校的面试老师。
这就是细节,及它的力量。
在我观察到这个细节之后,开始对它念念不忘。我尊重许多人,只是缺少表达。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我对别人递来的任何东西纵使双手接过,十分自然,毫无刻意。这时我才指导只有真正融入自己的行为,才是细节。
其实细节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应该生活中最细致的内容。现在身处于高中时期的我回忆过往时,第一想到的竟然不是校庆日的隆重,考第一的时的欢呼,而是和同学放学一起回家,在班上相互调侃时的情形,我不记得某次聊天时的具体内容,却记得我说过的一句话,他做过的一个表情。人在老年回想一生时,想的往往也不是结婚生子这样的大事,而是生活的鸡零狗碎。这也是细节。
人生中,重要的事、大事太多,但是我们记得的、留恋的、不舍的却纵使被人们所忽略的细节。
学生例文二:
让我难忘的细节
相濡以沫是一种最大的幸福。——题记
外公突然变老了。
像是一瞬间的事情,似乎昨天我还去喊与老友对弈的外公回家,今天外公就不记得我了。外公忘记了很多事情,变得像个小孩子,只有看见外婆才会安静下来。虽然不愿意,可无法逃避,外公变老了,这是每一个老人的魔咒。
现在的外公,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事了。我们买来一些干果,注入瓜子、核桃、板栗之类的,外公没事就拿来吃。我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外公给干果剥壳时的小细节。
外公剥的很缓慢,却很仔细,一个个,一枚枚,果肉与壳分得很清楚鲜明,分门别类地装在两个大碗里。却不吃那剥好的果肉。直到剥出满满一碗,外公很自然地去厨房端给外婆,有些讨好地笑笑,外婆也不逆他的意,伸手抓一把后示意剩下的个他吃。我躲在门后悄悄地看,吃吃地笑,却也疑惑原因。
连着几天都如此,我去问外婆,外公剥干果的细节是为了什么。其实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了。早年外婆干农活时伤了手,恰巧那一阵子又很想吃核桃,外公就这样剥到一整碗后再端给她。虽然后来外婆的手伤好了,但她享受那个月的关心,又装了一阵子。外婆告诉我,其实外公知道她是在装病,只是不点破,依然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一剥,就是一辈子。
外婆说着,眼角洋溢的,都是幸福笑容,脸上也微微泛红。我也笑着,幸福着,感动着。
如今,外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心爱的儿孙和挂念的外婆。而外婆,常常像外公当初一样,缓缓剥着一碗干果,那是她怎么也忘不了的细节。
曾有人说过,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可那碗满满的浓情,让我难忘,我想,相濡以沫才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学生例文三:
让我难忘的细节
在我的小学的记忆里,已不记得大多数人的容貌了,单位有一个人,是令我难忘的。
他并不突出,方方正正的国字脸,留半寸小平头,或许他是那种扔在人群里就找不出的人罢。但他却成功的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只因为他那让我难忘的细节——
他喜欢抓头发,喜欢在思索攻克一道难题时抓头发;喜欢在遮掩自己的不好意思的时候抓头发——但这似乎没有作用,因为这小细节已暴露出他的真正了。其实我有时候也在想,当他步入暮年之际,还会有这短短的粗发让他抓吗?我觉得不会。
她喜欢思索难题,我并不是一个有耐性的人,并不喜欢去花费时间去攻克那些曲曲环环的麻烦的东西,他每次做完后,他就教我,简单快捷而有效。抓头发,抓头发罢,我想他那时也是绞尽脑汁的尽量简化吧,他知道我的个性似的,所以,从学习上,便是那抓头发使我回忆,感动。
在日常里,便是他那嘴角的微微上抬。而这导致的结果也只有一种,那就是你要被坑了,而且程度随着角度的上升,嘴角的上扬改变。当他笑得异常灿烂,仿佛周围都要发出圣光似的时候,可得小心了,身后可能就是让你悲剧的万丈深渊。
有一次,他问我:“你的全名是什么?”嘴角微微上咧,而天真的我全无意识到危险的靠近,虽然很奇怪,但还是回答了。“老师跟我们说过有些人名字里带什么就表示五行缺什么,对吧?”“没错。”“那XX鑫缺金吗?”“缺!”“XX淼呢,缺水吗?”“缺啊!”“XX森呢,缺木对吧?”“缺啊!”他一连问我一堆人的名字,无一不是回答缺的,我有些烦了,就一直回答“缺”。知道他问我:“那‘XX德’缺德吗?”“缺!”说完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说错了什么。整个教室的人都笑了,笑声似乎要把教室掀顶。我欲哭无泪,实是悲剧。
这就是他,这就是他令我难忘的细节。我现在抓着头发,咧着嘴,写作文,殊不知他别后可好。
学生例文四:
让我难忘的细节
初中时很喜欢和同学出去聚餐。
因为班里人都比较秀喜欢吃辣,所以每次选择的餐厅不外乎是火锅店,或者湘菜馆之类的。
吃到欢乐的时候,总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直问旁边的人要纸巾或白开水。似乎每次都是那个男生在为所有人服务,他不太喜欢吃辣,所以充当着服务生的角色。
“嘿,递瓶水来!”旁边的人对他说。他从箱子里拿出一支水,打开,递给那个有需要的人。开始以为他可能看女生力气小,顺手帮忙开了那瓶水,可是随着聚餐次数的增加,渐渐发现,不论对男生、女生,他都会细心地扭开水,或打开纸巾,再递给别人。
因着这感动人的细节,我开始关注这名“服务生”的扮演者。他不多话,性格也比较内向,可他的细心却着实令我感动。
慢慢,中考临近,大家开始忙碌起来,在没有以前那么频繁的聚餐。于是有了一个约定:中考完好好聚一餐!中考最后一门科的铃刚打响,我就按捺不住想冲出去的心情。终于,我们在校门口集合,也不顾什么形象,在炎热的六月坐在路边吃着加了勺的辣椒酱的麻辣烫。
我走到那位男生面前,看着他碗中清淡的汤,忍不住说:“最后一天了,别那么顾形象啦!”他加了一大勺辣椒酱表示默认,我这才讶异于他竟会吃辣。似乎懂得了什么……
那天大家沉浸在毕业的喜悦与别离的伤感之中,许多人发起了日志回忆初中三年生活。那男生只是发了条签名:你们以后别吃辣吃得那么没形象啦,手油油的也没人帮你们开水瓶了。
果然,我猜对了。并不是不会吃辣,只是为了我们,暂时抛弃了自己的爱好。
后来,有一次和校外的朋友去吃个火锅。当我习惯性接过身边的人递过来的水时,再也不能直接喝了。
一点小细节而已,竟又让我想起了那位男生……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审题上应该抓住“细节”,突出“难忘”。 文章只要能突出某个细节之如何感人,挖掘出它存在的意义,而不必去详细地叙述某件事的前因、经过、结果。选材时,可从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友谊等方面选取一些感人难忘的细节,细节指故事当中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为何令人难忘?有什么意义、影响?要写成一篇记叙文,分析引题内容可知,写一件具体的事,要突出其中的细节,不能过度散文化,力求做到情节紧凑,细节突出。?如何写好细节――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方法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适当运用一些名言诗句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很形象地诠释了多数人的工作经历: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不能够受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从某种观念上讲,这种“蘑菇经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练,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使人更加接近现实,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主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仔细观察下面题为“这并不是胜利”的漫画,解读漫画,提炼观点,联系引申,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这并不是胜利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