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官舍竹①?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小题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
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
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1分)
小题1:(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
有情趣等品格。(答对三点才给1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
渝的情怀。(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能力。“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鉴赏(8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
高冠:山谷名。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吞和醉。“吞”表现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小题1:用典、借代,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因而流露出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题1: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这句中含有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渔竿是钓鱼的工具,用来表示钓鱼的闲适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9.人有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参考答案:8.(4分)
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9.(4分)
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这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4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出知越州。元祐五年,钱穆父与苏轼重聚,又将徙知瀛洲。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苏轼对友人的赞美。简要分析之。(5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
【小题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 l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l 分)。
【小题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1分),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 l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l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l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暗”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暗”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暗”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水护田,自然将水人格化了,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然后根据句意及渲染的氛围,来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悦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来分析,先体会“不知春色为谁妍”大意,春色无人赏析,自然是衬托出了农事的繁忙,故为衬托的手法。第二问,可结合着“忙”、农事的“急”来分析农村一片繁忙的动人景象,自然烘托了诗人内心对田园的喜爱之情,也要从对赞美农民的勤劳角度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