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11 00:10: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官舍竹①?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小题1: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3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1分)“拂”即吹拂,竹声萧
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
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1分)
小题1:(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
有情趣等品格。(答对三点才给1分)诗人托物言志,(1分)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
渝的情怀。(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能力。“拂”和“侵”。(1分)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鉴赏(8分)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
高冠:山谷名。
小题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吞和醉。“吞”表现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写出山花装点栏杆、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两个字表现了高冠谷秀丽清幽的自然环境,表现了作者对原来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小题1:用典、借代,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看来岑参对其初授官职不那么感兴趣,因而流露出一种矛盾心情。从官职的卑微来说,本不屑为之;可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所以赴官时对原来的隐居地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深情。
小题1: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这句中含有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渔竿是钓鱼的工具,用来表示钓鱼的闲适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9.人有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参考答案:8.(4分)
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9.(4分)
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这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4分。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元祐三年,出知越州。元祐五年,钱穆父与苏轼重聚,又将徙知瀛洲。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③筠:竹。
小题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苏轼对友人的赞美。简要分析之。(5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东马塍①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
【小题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第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暗”字有“默默的”“悄悄的”之意( l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l 分)。
【小题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1分),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 l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l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l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暗”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暗”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暗”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水护田,自然将水人格化了,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然后根据句意及渲染的氛围,来体会诗人内心的喜悦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来分析,先体会“不知春色为谁妍”大意,春色无人赏析,自然是衬托出了农事的繁忙,故为衬托的手法。第二问,可结合着“忙”、农事的“急”来分析农村一片繁忙的动人景象,自然烘托了诗人内心对田园的喜爱之情,也要从对赞美农民的勤劳角度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