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①此可一日居乎?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④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天下正致力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走而竞相逐利,只有大公无私才能够遏止这种现象。
(2)帝王的一举一动,没有一处细小的地方不被人知道的,这就是古代的人非常重视在独处的时候小心谨慎的缘故。
(3)安定或者危难、太平或者动乱,常常在动一动念头的瞬间发生,念头稍微有点偏差,祸乱随即出现。
本题解析:
小题1:斥:排斥、斥逐、斥退
小题2:①陈宗礼对丁大全专权表示的不满;②陈宗礼直言劝告皇帝亲近忠良,疏远小人;⑤陈宗礼直言劝告皇帝应该顺应天意
小题3:第一次只是降职而非免官,第二次是没有升职,也不是免官
小题4:无
参考译文:
陈宗礼,字立之。年轻时家庭贫困,他读书刻苦,(当时)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陈宗礼前往向他讨教学问。淳祐四年,他考中进士。后陈宗礼调任邵武军判官,进京担任国子正,升迁为太学博士、国子监丞,后又升迁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一次陈宗礼)入朝奏对,说火星不遵循轨道。皇帝因星相变异感到担心,陈宗礼说:“老天显示警告,全在于陛下修明仁德、施行政教来挽回天意。”又说:“天下正致力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走而竞相逐利,只有大公无私才能遏止这种现象。”(陈宗礼)兼考功郎官,后升迁为尚左郎官兼右司。当时丁大全把持国家政权,忌讳进谏。陈宗礼感叹道:“这还能待得住一天吗!”入朝奏对,说:“希望考虑宗庙社稷这些大的方面,不要光考虑粮仓府库这些小的方面,希望收服天下四海的民心,不要光收服身边宠臣外戚的心;希望对忠良寄托重任,不要光让卑顺的近臣充当耳目;希望四面开放来招揽君子,不要只是盈门耀道地呼引贪污之辈。”(陈宗礼)拜授太常少卿,升迁为秘书监。后因监察御史虞虑弹劾被追削两级官阶,送往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陈宗礼)拜授侍御史。升迁刑部尚书,后因起居舍人曹孝庆弹勃罢免。度宗即位.陈宗礼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他上疏说:“恭敬勤俭的道德从皇上自身开始,廉洁的规矩从皇宫里面开始,身边提到谋利的人一定斥逐,暗地里私自进献的人一定杀掉。”他用《诗经》进呈侍讲,就禀奏:“帝王的一举一动没有一处细小的地方不被人知道的,这就是古代的人非常重视在独处的时候小心谨慎的缘故。”
陈宗礼代理礼部侍郎兼给事中。他进呈侍读《孝宗圣训》,便禀奏:“安定或者危难、太平或者动乱,常常在动一动念头的瞬间发生,念头稍微有点偏差,祸乱随即出现。天下的动乱,没有不是在小事中发生,在明显的事情中形成的。”又说:“不因私心妨碍公家法令,这才是国家的福分。”皇帝说:“孝宗的国法,只有奖善罚恶是尤其谨慎的。”陈宗礼说:“有了功劳不奖赏,有了罪过不惩罚,即使是唐尧虞舜也不能够治理天下,确实是不能够不加谨慎的。”
陈宗礼升迁礼部侍郎,借口年迈请求辞官,皇帝说;“难道是我不值得(与你)一起有所作为吗?”让他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做隆兴府知府,他再次推辞。过了一年,他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兼代理参知政事。他上疏禀奏:“国家之所以存在,靠的是天命民心。按照它的警示来加以敬畏,天命没有不能够挽回的;趁着它还没有丧败的时候加以安定,民心是未尝不能够回转的。”陈宗礼在任上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号文定。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或、或者;其余均为:表假设“假如,如果”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嘉定大县,赋多俗侈。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或父讼子,泣而逾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恶少以其徒为暴,校於衢,视其悔而释之。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又或使两造相要俱至,谓之自追。
十五年,以军兴徵饷。陇其下令,户予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於市肆,令毋及村舍。江宁巡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斡乃非肆应,宜调简县。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县民道为盗所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部议初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於父母,命服阕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陇其请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覆晓譬,务去斗很轻生之习。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既而水潦大至,独灵寿有宣导,岁竟有秋。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授四川道监察御史。
三十年,师征噶尔丹,行捐纳事例。御史陈菁请罢捐免保举,而增捐应升先用。陇其疏言:“捐纳非上所欲行,若许捐免保举,则与正途无异。又言:“捐纳贤愚错杂,惟恃保举以防其弊。若并此而可捐纳,此辈有不捐纳者乎?词益激切。菁与九卿复持异议。户部以捐生观望,迟误军需,请夺陇其官,发奉天安置。上日:“陇其居官未久,不察事情,诚宜处分,但言官可贷。”会顺天府尹卫既齐巡畿辅,还奏民心皇皇,恐陇其远谪,遂得免。
寻命巡视北城。试俸满,部议调外,因假归。三十一年,卒。乾隆元年,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清史稿》卷二六五)
【注释】①捐纳事例:清政府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逋:懈怠?
B.不匝月,输至十万?输:缴纳
C.坐才力不及降调?坐:因为?
D.迄清季未已?迄:直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干乃非肆应?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役繁而俗薄?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军兴征饷?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若许捐免保举?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陆陇其爱民的一组是
①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
②讼不以吏胥逮民
③陇其谓当止于市肆,令毋及村舍?
④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
⑤多为文告,反复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⑥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陇其做嘉定县知县时反对铺张浪费,致力于以德教化百姓,因而受到百姓爱戴。
B.陆陇其爱民如子,在征房屋建筑税时只征收市中店铺的税,没有涉及乡村百姓,但后来吏部却以才干不足的理由将他降职调离。?
C.陆陇其因才学优.品行高而调任京官,但他因极力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
D.陆陇其治县崇尚实政,在任时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受到皇帝的追封和百姓的纪念。
1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5分)
(2)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5分)
参考答案:10.A
11.C
12.D
13.C
14.(1)有时(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至儿子搀扶着父亲同去,很好地侍奉父亲。(共3分,“谕”“掖”“事”各占1分)
(2)(陆陇其)督促百姓疏通卫河,百姓开始很有怨言,认为开挖无水之河而使百姓疲惫不堪。(共3分,“浚”“颇”“病”各占1分)
(3)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情况,的确应该受到处罚,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共4分,“察”“诚”“处分”“贷”各占1分)
本题解析:10.逋:拖欠?
11.C因为,介词;A却/是;B并列/因果;D如果/你
12.①表现廉洁④侧面表现⑥侧面表现
13.不是因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而是反对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
14.见译文
参考译文
陆陇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康熙十四年,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至儿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调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以至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们。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有时也让原告.被告双方都到县衙来进行调解,称为“自追”。
十五年,政府因战争需要而征军饷,陆陇其下令征收,于是每户发一张知县的名片以进行劝导,不到一个月,缴纳至十万。又赶上征房屋建筑税,陆陇其认为只应征收市中店铺的税,命令不许涉及乡村百姓家。江宁巡抚慕天颜上疏请求施行繁简不同的各州县长官更调法,因而谈到嘉定县政务繁杂又多拖欠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此疏下到吏部讨论后,以才力不及为由将陆陇其降职调离。县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强盗所杀,而其家人却以仇杀上诉,陆陇其捕获了强盗并审判定案。刑部认为最初的报告没有说到强盗事,以隐瞒盗贼的过失夺去陆陇其的官职。
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乡。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象对待父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
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而民俗轻薄。陆陇其实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督促百姓疏通卫河,开始百姓很有怨言,认为开挖无水之河是使百姓疲惫的事情。不久雨水大来,只有灵寿有所疏通河道,因此百姓收成很好。二十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被推荐,得到圣旨,可以调任为京官。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筹集军费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御史陈菁请求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政策。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没什么区别了。”又上疏说:“捐款的人贤愚混杂,只有靠保举才能防止其中的弊端。如皋排除保举而只认可捐款授官,这些人有不捐款的吗?”这个上疏更是言辞激切。陈菁与九卿仍持不同意见。户部以捐款者都在观望,将会迟误军需为由,请求夺去陆陇其的官职,发往奉天安置。皇上说:“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情况,的确应该处分,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正巧,顺天府府尹卫既齐巡视畿辅,还朝奏报,民心惶惶不安,唯恐陆陇其发配远地。于是,陆陇其得以免于发配。?
不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任用期满,吏部讨论将他外调,因而陆陇其告假还乡。三十一年,陆陇其去世。乾隆元年,特赠予清献的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嘉定县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灵寿的邻县阜平县为他修了坟墓,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甲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我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2.可针对孔子认为对我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言论、孔子批判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认为宰我不仁的言论等关键点来分析,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陈奉,御马监奉御也。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命征荆州店税,兼采兴国州矿洞丹砂及钱厂鼓铸事。率兼领数使,恣行威虐。每托巡历,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伺奉自武昌抵荆州,聚数千人噪于涂,竟掷瓦石击之。奉走免,遂诬襄阳知府李商耕黄州知府赵文伟、荆州推官华钰、荆门知州高则异、黄州经历车任重等煽乱。帝为逮钰、任重,而谪商耕等官。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巡按御史王立贤言所掘墓乃元吕文德妻,非林甫妻。奸人讦奏,语多不仇①,请罢不治,而停他处开掘。
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民变。南京吏部主事昊中明奏言:“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其党至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王生之女、沈生之妻,皆被逼辱。以致士民公愤,万余人甘与奉同死,抚按三司护之数日,仅而得全。而巡抚支可大,曲为蒙蔽。天下祸乱,将何所底!”大学士沈一贯亦言:“陈奉入楚,始而武昌一变,继之汉口、黄州、襄阳、武昌、宝庆、德安、湘潭等处,变经十起,几成大乱。立乞撤回,以收楚民之心。”帝皆置不问。
奉复使人开谷城矿,不获,胁其库金,为县所逐。武昌兵备佥事冯应京劾奉十大罪,奉随诬奏,降应京杂职。奉又开枣阳矿,知县王之翰以显陵近,执不可。奉劾之翰及襄阳通判邸宅、推官何栋如,缇骑逮讯,并追逮应京。应京素有惠政,民号哭送之。奉又榜列应京罪状于衢。民切齿恨,复相聚围奉署,誓必杀奉。奉逃匿楚王府,众乃投奉党耿文登等十六人于江,以巡抚可大护奉,焚其辕门。事闻,一贯及给事中姚文蔚等请撤奉,不报。而御马监监丞李道方督理湖口船税,亦奏奉水阻商舟,陆截贩贾,征三解一,病国剥民。帝始召奉归,而用一贯请,革可大职。奉在湖广二年,惨毒备至。及去,金宝财物巨万计。可大惧为民所掠,多与徒卫,导之出疆,楚民无不毒恨者。奉至京师,给事中陈维春、郭如星复极言其罪。帝不怿,降二人杂职。三十二年始释应京归,之翰卒痰死。
注释:①语多不仇:仇,同“逑”。匹配,符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征荆州店税征:征收,征集
B.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讦:反问
C.奉吓诈官民,僭称千岁僭:超越本分
D.奉在湖广二年,惨毒备至备:细致,周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聚数千入噪于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帝为逮钰、任重,而谪商耕等官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C.其党至直人民家,奸淫妇女给事中陈维春、郭如星复极言其罪
D.立乞撤回.以收楚民之心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陈奉“恣行威虐”的一组是
①每托巡历,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②商民恨刺骨……竞掷瓦石击之
③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
④其党至直人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
⑤奉劾……并追逮应京
⑥以巡抚可大护奉,焚其辕门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奉为御马监的奉御,曾受神宗之命征收荆州的店税,并兼管兴国州矿洞丹砂采集及钱厂铸钱之事,胡作非为,老百姓非常痛恨他。
B.兴国州奸人漆有光,告发居民徐鼎等人挖掘李林甫之妻杨氏的坟墓,陈奉奉皇帝之命拷掠百姓,责令他们补偿黄金,并将境内坟墓全都挖掘。
C.武昌发生民变,其原因为陈奉威吓诈骗官民,其党羽甚至直接闯进百姓家中,奸淫妇女,或者将妇女抢掠到税监官署之中。
D.陈奉弹劾王之翰、何栋如等,并派缇骑将其逮捕审讯;还追纠逮捕冯应京,并将其罪状张榜公布于大街上。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B(讦,攻击别人短处,告发)
小题2:C(A中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对,对于”。B中第一个“为”是介词“为了,因为”;第二个“为”是动词“算作”“算是”。C第一个“其”均指代“陈奉”;D中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用来”,第二个“以”是介词“因为”)
小题3:A(②述说商民对陈奉恨之入骨的表现,也是侧面表现其“恣行威虐”;③是说陈奉党徒胡作非为,奸淫妇女;⑥是说老百姓因巡抚支可大袒护陈奉,放火焚烧其官衙)
小题4:B(“陈奉奉皇帝之命拷掠百姓”错,据原文“拷掠百姓”非皇帝之命)
译文:
陈奉是御马监的奉御。万历二十七年二月,神宗命他征收荆州店铺之税,兼管采办兴国州矿洞的丹砂以及钱厂铸钱之事。陈奉身兼几种官职,胡作非为,仗势残害百姓。往往借口巡视各地,(任意)处罚官吏,抢劫旅客。商民对他恨之入骨,等到陈奉从武昌抵达荆州,聚众数千人在途中鼓噪,争着抛掷瓦石击打陈奉等人。陈奉逃跑才得以幸免。他于是诬告襄阳知府李商耕、黄州知府赵文伟、荆州推官华钰、荆门知州高则异、黄州经历丰任重等煽动动乱。神宗为此命令逮捕华钰、车任重入狱,并且将李商耕等贬谪。兴国州奸邪之人漆有光,告发居民徐鼎等人发掘唐朝宰相李林甫之妻杨氏的坟墓,从墓中得到黄金以巨万计。腾骧卫百户仇世亨上奏了此事,神宗命令陈奉将这些黄金收入内府。陈奉借此滥施毒刑,拷掠百姓,责令百姓补偿黄金,并且将州境内的坟墓全都挖掘。巡按御史王立贤上书说,把挖掘的坟墓是是元朝人昌文德妻子的坟墓。并非李林甫之妻的坟墓,奸邪之人告发的奏言,所说大都不能符合,请求停止不再追究,并且停止在各处的挖掘。
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武昌发生民变。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奏道:“陈奉威吓诈骗官民,犯上自称千岁。他的党羽甚至直接闯进百姓家中,奸淫妇女,或者将妇女抢掠到税监署之中。王生的女儿,沈生的妻子,都被他们逼辱。因此导致读书人及老百姓的愤怒,有万余人甘愿与陈奉同归于尽,巡抚、巡按和地方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掩护了他好几天,才仅使他得以保全性命。但是巡抚支可大曲意为他辩解,蒙蔽朝廷。如此。则天下的祸乱,将何时是尽头!”大学士沈一贯也上疏说:“陈奉入楚地,开始便有武昌一次民变,随后汉口、黄州、襄阳、武昌、宝庆、德安、湘潭等处,民变发生十起,几乎酿成大乱。请立即将陈奉撤回,以此收拢湖广百姓之心。”神宗对此全都置之不理。
陈奉又派人开掘谷城的矿山,未有所获,勒索官府库金,被县内百姓驱逐。武昌兵备佥事冯应京弹劾陈奉,列举其十大罪状,陈奉随后诬陷上奏,结果将冯应京降为杂职。陈奉又开掘枣阳矿山,知县王之翰因其地靠近显陵,坚持不同意开矿。陈奉弹劾王之翰和襄阳通判邸宅、推官何栋如,(朝廷)派缇骑将他们逮捕审讯,并且追纠前事逮捕了冯应京。冯应京一向对百姓多有惠政。老百姓都哭着相送。陈奉又在大街上公开张榜列举冯应京的罪状。百姓对此切齿痛恨,又相互聚集包围了陈奉的官署,发誓一定要杀死陈奉。陈奉逃避躲藏到楚王府,众人于是将陈奉的党羽耿文登等十六人投入江中。因巡抚支可大竭力维护陈奉,百姓们就焚烧了巡抚的辕门。事情报知朝廷,沈一贯和给事中姚文蔚等请示撤陈奉的职,神宗不予回答。当时御马监监丞李道方督办湖口的船税,也上奏说陈奉在水路上拦阻行商的船,在陆路上拦藏商贩,征收三成只有一成解送上缴,祸国殃民。神宗这时才召回陈奉,又听从沈一贯的奏请,革去支可大的职务。陈奉在湖广两年,残害茶毒祸害商民无所不用其极。等到他离去时,搜刮的金银财宝多达万计。支可大害怕陈奉及财宝被百姓劫走,就增派了警卫人员,并引导陈奉等逃出湖广地界,湖广百姓对他们没有不深切痛恨的。陈奉回到京师后,给事中陈维春、郭如星再次上奏,竭力陈述其罪行。神宗很不高兴,将二人降为闲杂职务。直到万历三十二年才释放了冯应京,王之翰则最终病死在狱中。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辨识字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