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十)
①亦被执,令剃发,不从,遂见杀。 ②涕泣被面谢曰:“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 ③善治田,共种田三亩以自给?④吾夫虽死,然此固夫家也,义不可以归宁母氏。 ⑤各处—室,各奉其夫之主而祀之。 ⑥乡之人悲之,请闻于有司,以旌其门。 A.③⑤⑥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1)多年以后,婆婆生了病,并且很危急,全靠媳妇照料又活了七年。
(2)吴地有滥建祠庙的风俗,崇尚佛教,贫穷且没有依靠的妇女大多出家做了尼姑。
本题解析:
小题1:义,名作状,“从道义上讲”、“按照道义”
小题1:①是周志达的英勇事迹;③是写两姐妹以种田来维持生计;⑥不能直接体现。
小题1:B项,“都有劝告她们改嫁的想法”不正确;C项,“都奔赴抗击清兵的前线”说法不正确;D项,“都是由于拒绝剃发”“最终被清军处死”说法不正确,大姐的丈夫是因为参战,战败不屈而亡。
小题1:久之、姑、疾、赖妇各1分,句意1分。“多淫祠”“好佛”“定语后置”“为尼”各1分,句意1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
小题2:我昨天来的时候,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
小题3:我失去了平日生活的环境,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有一点水就能活下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钟》高尔基原苏联《项脊轩志》归有光清代
B.《猎人日记》屠格涅夫俄国《生命的三分之一》邓拓现代
C.《野草》鲁迅现代《登泰山记》李健吾现代
D.《盂加拉风光》秦牧现代《欧游杂记》朱自清现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中的归有光是明代人。C项中的《登泰山记》是清代人姚鼐的作品。D项中的《孟加拉风光》是印度泰戈尔的作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笑林引
明·江盈科
人生大块中,百年耳,才谢乳哺,入家塾,即受蒙师约束;长而为民,则官法束之;为士,则学政束之;为官,则朝仪束之。终其身处乎利害毁誉之途,无由解脱。 庄子所谓一月之间,开口而笑者,不能数日。 嘻,亦苦矣!
予乡谭子玉夫,生长闾阎,耕凿自给,进不羶名,退不营利,鹑衣草食,泊如也。 性畅快,喜谈说,每耕锄之暇,即与田夫野叟酌浊醪,纵谐谑。 闻人作谑语,辄笔记之,渐次成册,题曰《笑林》。 余读之,大都真而雅者十三,赝而俚者十七,间或悖教拂经,不可以训,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①之助。 使经济之儒、礼法之士览之,当未及终篇,遂付秦焰。 至于迂散闲旷、幽忧抑郁之夫,取而读焉,亦自不觉其眉之伸,颐之解,发狂大叫,而不能自已。 嗟乎! 沙弥不栉,世不废夫梳掠,刖者不履,世不废夫鞋靸。 盖有不用者,亦自有用之者。则兹编亦何得遂畀祖龙②?
或曰:“谭子而得志,亦有用于天下否? ”余曰:“顾所遇何如耳。 苏代以土偶止田文之行,淳于③以豚蹄加齐宣之璧,曼倩④以鹿触之言悟汉武之杀卒,优伶以廕阴室之说止二世之漆城,此岂非谐语之收功,反出于正言格论之上者哉? 而又安可废? ”难者又曰:“谭子野人耳,不妨为此。 子,孔氏之徒也,默成象,语成爻,乃亦贵此乎? ”余曰:“果若子言,则牛刀割鸡,夫非出尼老之口者哉? 彼谭子者,特谐谑之滥觞耳,若夫索河源于昆仑,不可谓非尼老作俑。 ”
(《雪涛阁集》)
【注】
①胡卢:大笑。②祖龙:秦始皇之别名,此指焚书之火。③淳于:此处指淳于髡。④ 曼倩:即东方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耕锄之暇暇:空闲
B.不可以训训:教导
C.沙弥不栉栉:梳头
D.难者又曰难:责问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终其身处乎利害毁誉之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亦自不觉其眉之伸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谭子而得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苏代以土偶止田文之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均表明笑话“不可废”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即与田夫野叟酌浊醪,纵谐谑
②间或悖教拂经
③然其旨归皆足为哄堂胡卢之助
④亦自不觉其眉之伸,颐之解
⑤刖者不履,世不废夫鞋靸
⑥此岂非谐语之收功,反出于正言格论之上者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使经济之儒、礼法之士览之,当未及终篇,遂付秦焰。(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子野人耳,不妨为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谭子者,特谐谑之滥觞耳,若夫索河源于昆仑,不可谓非尼老作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4分)假使讲经世济用的儒者、讲义礼法度的士子看了,应当不等看完,就一把火烧掉。(给分点参考:使、经济、终篇、句意各1分)
(2)(4分)谭子是个农夫罢了,做这个没关系。
(给分点参考:野人、不妨、为、判断句各1分)
(3)(4分)那个谭子,只不过是说笑话的受影响者,如果向昆仑山寻找黄河的源流,不能说不是自孔子开始。(给分点参考:特、滥觞、作俑、句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 项“训 ”,意思为“准则”或“法则,典范”。
小题2:A“他终生处于利与害、批评与赞美之中”,介词,在;“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介词,对。B“也就自己不自觉地眉头伸展”,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助词,定语“茫然”后置的标志。C“假如谭子能够实现愿望”,连词,表假设;“做人如果没有信用”,连词,表假设。D“苏代用土偶人的比喻制止了田文出行”,介词,用;“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回到长安”,介词 ,在……时候。
小题3:①“就与田间的农民、山中的老人乡民喝上一杯浊酒”,表明谭玉夫“性畅快,喜谈说”。
②“时常有背离名教违反经典的”,表明《笑林》中的故事“不可以训”。可排除①②。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人生在宇宙中,不过一百年罢了。 刚脱离哺乳,进入家塾读书,就受到启蒙老师的约束;长大成为一般百姓,官府法令就约束他;做了读书人,学校纪律就约束他;做了官, 朝廷礼仪就约束他。 他终生处于利与害、批评与赞美之中,没有办法解脱。 庄子所说的一个月之中,能够张开嘴笑的日子,不过几天而已。 唉,也是够苦的啊!
我家乡的谭玉夫,生长在乡里,耕田而食,凿井自饮,自给自足,进取(出仕)不追逐名利,(退隐)不谋求利益,衣服破旧,饮食粗陋,却淡然处之。 他性情畅快,喜欢谈论,每当耕种的闲暇时,就与田间的农民、山中的老人乡民喝上一杯浊酒,纵情说笑话。 他听到有人讲笑话,就用笔记下,渐渐汇集成了一册,题名《笑林》。 我读了它, 大约真实而且高雅的有十分之三,虚假而且鄙俗的有十分之七,时常有背离名教违反经典的,不能够作为准则,但它们的目的都是足以成为哄堂大笑的谈资。 假使讲经世济用的儒者、讲义礼法度的士子看了,应当不等看完,就一把火烧掉。 至于闲散旷达、忧愁抑郁的人,拿来看了,也就自己不自觉得眉头伸展,开颜欢笑,发狂大叫,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唉! 和尚不梳头,世上不会废除梳头,受了断足之刑的人不穿鞋,世人不会废止穿鞋。 大概有不用的,也自然会有使用的。 那么这部书又怎么能就扔给秦始皇烧掉呢?
有人说:“假如谭子能够实现愿望,也能对天下有用吗? ”我说:“就看他的际遇是怎样的了。 苏代用土偶人的比喻制止了田文出行,淳于髡用猪蹄的比喻让齐宣王增加了礼物,东方朔用杀鹿者有三重死罪的说法使汉武帝醒悟不再杀人 优旃用找不到遮蔽的房子的疯话制止了秦二世漆城,这难道不是笑话的效力反而在正经严肃的议论之上吗?又怎么可以废止呢?”责问的人又说:“谭子是个农夫罢了,做这个没关系。 您,是孔子的门徒,动静言行都是人们的榜样,也以此为珍贵吗? ”我说:“果真像您说的,那么杀鸡焉用牛刀,不是出自孔子的口中吗? 那个谭子,只不过是说笑话的受影响者,如果向昆仑山寻找黄河的源流,不能说不是自孔子开始。 ”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为妻
B.累迁秘书丞迁:升职
C.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D.珍奇寻又叛寻:不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明帝加以重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由于不能阻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而受到别人讥讽。
小题4:(1)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又 有 门 生 盗 其 衣 褚 彦 回 遇 见 谓 曰 可 密 藏 之 勿 使 人 见 此 门 生 惭 而 去 不 敢 复 还 后 贵 乃 归 罪 待 之 如 初。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3分)
?
②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延:伸长
小题1:A.(因:均为连词,相当于“于是,就”讲。B.而:前者是顺承关系连词,译为“然后”,后者是转折关系,“然而”。 C.之:前者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讲,后者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以:前者是介词,“把”“用”,后者是介词,“因为”。)
小题1:D.(“褚彦回不能阻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奸邪贿赂之事。)
小题1:(1)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断句共8处,一处0.5分,共4分)
(2)①禇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而”字1分,“莫之知”宾语前置1分,整句句意1分,共3分)
②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全”“首领”、“弘”、“足”各1分,共3分。)
本题解析:褚彦回传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禇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褚彦回中书令、护军将军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褚彦回。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奸邪贿赂之事盛行,褚彦回未能禁止。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