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的《杜甫像》,请你结合所学的《春望》《石壕吏》《登高》等诗歌和你对杜甫的了解,对图中的“杜甫”进行描述和理解。(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杜甫头裹方巾,身着青色长袍;他侧坐在石头上,头微微抬起,极力远望。他面容清瘦,略带忧郁;尽显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压抑无奈的心境。(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你根据画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有一颗名叫地球的星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他们彼此用墙进行隔离,再通过电话进行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陷井乌烟瘴气文丝不动纡尊降贵
B.拾掇火急火燎风弛电掣破釜沉舟
C.安祥贫瘠龟裂震耳欲聋容光焕发
D.谛听海市蜃楼膘肥体壮流言飞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井——阱?文——纹 B弛——驰 C 祥——详)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yì(? )范?
xuè(? )起而飞?
咬文jiáo(? )字?
尺dú(? )?
cén(? )寂?
zīzhū(? )(? )必较?
一cù(? )而就
参考答案:懿/决/嚼/牍
岑/锱/铢/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请将下面这些材料整理成150字左右的短消息
冯礼轼,一位山东老农民,带着干粮来长沙寻找失踪五年的儿子。塑料袋里的窝头已经发霉,但为了省钱,他刮去表层的霉灰,依然把它当饭吃。 冯明飞,冯礼轼的儿子,一位当年以610多分考上中南大学的高材生。大三的时候,忽然与家人断绝一切联系,一晃五年过去,音讯全无。 4月24日,冯礼轼在好心人指点下,找到湖南都市台,都市台帮忙联系中南大学,校方说,冯明飞五年前因为沉迷网游,严重违纪,屡教不改而被大学开除,校方也不知其去向。联系冯明飞当年的同学,无一人知晓他的音讯。在都市台的寻子节目播出后,4月27日下午3时,在一个小旅馆里,冯礼轼的电话响了,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声音响起:“爸爸。”
激动的父亲见到儿子,老泪纵横;儿子见到父亲,却只是平静地站着…… 记者:5年来你都在干什么呢?
冯:上班。
记者:在哪里上班?
冯:网吧。
记者:收入高吗?
冯:每月只有500元。我也没别的能耐,在网吧还可以玩网游。
记者:为什么没打电话回家呢?
冯:……打了也不知道说什么。
记者:想家人么?
冯:……当然想。
记者:那你为什么不回去?
冯:……
记者:以后打算怎么办?
冯:没想过。
没有回家,没有给亲人打电话,没有交朋友,没有用过手机,没有存下一分钱,这就是冯明飞的5年。24岁—29岁,一个男人最美好的时光,他都给了网络虚拟的游戏世界。
参考答案:例文 ①(从父亲角度)
苦寻三日,山东农民找回失踪五年的大学生儿子
4月27日下午,千里寻子的山东农民冯礼轼,历经三天苦苦寻找,终于在长沙的一个小旅馆接到失踪五年的儿子打来的电话。
4月24日,山东农民冯礼轼携带干粮,来长沙寻找五年前失踪的儿子。儿子冯明飞当年以高分考上中南大学,在大三时突然与家里失去联系,五年来音讯全无。在好心人和湖南都市台帮助下,三天后,儿子终于给父亲打来电话。原来儿子在大三时因沉迷网游被校方开除,尔后在长沙一家网吧打工,收入低廉,生活困窘,一直不愿与家人联系。
例文②(从儿子角度) 大学生失踪五年,只因沉溺网游
4月27日下午,在长沙失踪五年的大学生冯明飞终于主动拨通了来长寻子的父亲的电话。
五年前,在中南大学读大三的冯明飞因沉迷网游被校方开除。他没有回家,而是选择当地一家网吧打工,继续他的网游生活,收入低廉,生活困窘,一直不愿与家人联系。五年大好青春就这样虚掷在了网吧里。(例文只做参考,内容只要大致相当即可,评分时主要看其结构。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件,不能写成表意含糊的记叙文似的标题,标题是一句话而不能是词组。标题合适的,2分。导语:在标题的基础上,加上时间地点等因素。导语不要求一定独立成段。导语符合要求的,2分。主体部分:陈述事件的主要内容,不要求全面,字数必须超过导语,但也不宜突破限制字数太多。合适的,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