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3:50:52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用兵致胜的 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 ,不攻自下。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 ,错误正与此相同。 A.要诀望风披靡要害 B.秘诀望风披靡时弊 C.要诀所向无敌时弊 D.秘诀所向无敌要害
|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辨析近义词,必须要从所给词语的词义、词性、轻重程度、适用对象、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角度考虑,一定要切合语境。此题用排除法。要诀:关键的窍门;重要的诀窍,秘诀: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这里应用“要诀”,排除答案B、D;望风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交锋就溃散了。披靡:草木随风倒伏。所向无敌: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根据语境,应用望风披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勖(xù)侘傺(chì)靡室劳矣(mí )游目骋怀(chěng) B.訾詈(zǐ)桑椹(shèn )踯躅不前(chí)流觞曲水(shāng) C.肄业(yì)蕈菌(xùn)否极泰来(pǐ )酾酒临江(shī) D.葳蕤(ruí )敛裾(jū )相与枕藉(jí )奇伟瑰怪(guī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 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善用排除法和认定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如果按题目的要求直接可以认定的答案应该是最有把握的答案。字音考题看似简单,其实暗藏杀机,特别是对说普通话有缺陷的方言区考生,一定注意平时学习中的正确识读。A.靡(mǐ) B. 踯(zhí)D.藉(ji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从外交制衡来看,美印核合作是两国送给中国的反遏制的重要筹码,如果这种合作是出于联手对付中国的考虑,那么效果与动机正好背道而驰。 B.我自己做了一回父亲,体会了父亲的心情,才内疚地意识到父亲其实一直有和我亲近一些的愿望,却被我那么矜持地回避了。 C.那小而发亮的眼睛,在刹那中把他溢于言表的得意,把他结记前怨的刻薄都流露得明白无遗了。 D.从二十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人类的“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恶”反而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基本的日常现实,这决非我的夸大其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不合语境。“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应改为“南辕北辙”,指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人的行动和目的相反。C“流露”强调自然而然地,无意识地显露,应改为“表露”。D“夸大其词”意为夸大某种言辞,不能受“我的”修饰,应去掉“的”或把“夸大其词”改为“夸大之辞”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3分)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乡下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驴唇不对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名不副实”意为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前者强调两不相合,后者强调名实不符,适用范围不同。C.“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也比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相同,但内涵不同,前者重在“仿效失真”,后者重在“徒劳无益”。D.“鲤鱼跳龙门”,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黄河的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脱胎换骨”乃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前者强调地位、境遇的改变,后者侧重思想、境界的提升;二者不能互换。平时学习应注意积累常用成语的意义与用法,关注成语的褒贬色彩与适用对象。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张倩如率先剪了发,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琴告诉母亲想学倩如那样把头发剪掉,却遭到母亲的反对。琴对女子命运的不公表示质疑与愤慨,并毅然剪去自己的头发。(《家》) B.在徐曼丽生日的那天晚上,赵伯韬与吴荪甫密谈,赵 伯韬以胜利者自命不凡的口吻胁迫他,吴荪甫明知在赵伯韬大规模经济封锁下,处境十分艰难,仍然顶住。之后,吴荪甫将他的厂押到公债上,作最后一搏。((子夜)) C.“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意思,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觉新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和自己爱着的姑娘结婚。父亲的一句话“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就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家》) D.在吴公馆进出的一群青年人中,张素素可以算是最有朝气、最有主见的,她劝四小姐慧芳应该积极争取自己爱的自由和权利;建议她向吴荪甫要求让她下半年进学校读书;带她到郊区的丽娃丽妲村去散心。(《子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