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
——“人民网”强国论坛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从汶川到芦山,一个民族的砥砺前行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坚守雅安的同胞、众志成城的国人,让我们看到了“扛着历史”的坚韧。
8天前,青海玉树,地震3周年。20天后,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一切都还历历在目,4月20日,四川芦山,一场7.0级地震,在13亿中国人心中再添一道深创剧痛。
同样是地动山摇、生命危殆,同样是万众一心、千里驰援。从汶川到芦山,“救人第一”的国家理念没有变,举国动员的灾难应对没有变,同心协力的守望相助没有变,然而这两天,更多的变化和行动,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在磨砺中的前行。
震后53秒,第一条震情微博就已传上网络;一小时内,应急响应预案有条不紊展开;3小时里,第一支救援部队火速到达震中,400多名危重伤员被送往异地救护……及时、高效、有序,这是千万网友对两天来救援的共同评语。从容、镇定、坚强,这是世界从灾难中看到的中国表情。
这份镇定与从容,不仅是因为我们遭遇过灾难,有了救援的经验、应对的技巧,更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思考,对许多问题早有答案。在命运的洗礼中,在持续讨论、不断反思、积极推动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价值,被熔铸为不言而喻的社会共识。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生命尊严有了更深领悟。灾情不再封锁在档案里,遇难者不再是冷冰冰的抽象数字,逝去同胞的名字在国家电视台被庄重念出……汶川地震5年后的今天,十万火急的救灾行动中,人们小心翼翼地相互提醒不要消费苦难、注意媒介伦理。“丧失生命迹象的也要把遗体抬出来”,李克强总理掷地有声的指令,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是别的,而是它的全体公民。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公民精神有了更多期待。有人曾将2008年视为“公民元年”,在感天动地的生命大救援中,亿万中国人激情释放朴素的公民精神。5年移易,这种精神已经成为重塑中国社会的磅礴力量。政府、社会及民众之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动。从政府第一时间新闻发布,到网站建起“寻亲热线”、“灾情快报”,从公益慈善组织高效运转,到志愿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国家力量、社会力量与个体力量相互交汇,西方媒体感叹:“人们对普通中国人更有信心了,可以确信他们拥有建立一个更具美德社会的能力和责任感。”
从汶川到芦山,我们对社会理性有了更大信心。转型期的中国无疑必须面对各种矛盾,以焦虑对待沉疴只会积攒问题,以怨怼发泄不满只能撕裂社会。这5年,当“正能量”成为流行词,“建设者”成为首选项,我们的社会开始向理性回归。“不要放纵感情一味煽情,也别肆意否定一味挑错”,芦山地震的第一时间,即有网友如此告诫。“帮助灾区,不一定都要赶赴现场”,“不传谣、不占路、不添堵,都是在奉献力量。”一样的情系灾区,一样的生死与共,然而比起5年前的那个初夏,对于如何展开有效救援、怎样呵护受灾者尊严,我们有了更高要求、更深理解。
汶川到芦山有多远?85公里,1804天。但我们所翻越的距离,岂止万水千山。
就在这1804天里,我们遭遇了“7·23”动车事故,经历了“7·21”暴雨之恸,痛惜过“小悦悦之死”。我们也奉献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精彩,见证了鸟巢一代、海宝一代的成长,感动着“最美老师”、“最美司机”的平凡伟大。灾难与辉煌并存,痛楚与复苏同在,徘徊与进步相生。飞速前行的中国开始了灵魂的跟进,重建对人性对社会的信心。
正如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人类的进步也正是在挑战与砥砺中延展。我们还应该做得更好。新媒体展现了大爱中国,但也推送了芜杂信息、制造了不实传言,如何更好发挥网络平台的正能量?面对公开透明要求和信息时代的压力,权威部门如何统揽全局、提供更加系统的信息?被网友连连喊“滚”的慈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埋头苦干”重建公信?天灾难以避免,但能不能在选址、预防、灾后保障上做得更到位?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坚守雅安的同胞、众志成城的国人,让我们看到了“扛着历史”的坚韧。这种从很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历史感”,不正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提炼材料观点,准确立意。关于材料作文如何立意,我想首先应该区分一下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是以某个词语为话题进行扩展,它的思维方向是以点为基础从点到面的行为,而材料作文正好相反,是给一则材料,摆出的一个事例是一类事情的代表,作文的方向是抓住这类问题的某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述、分析,是从面到点的行为,所以材料作文一般立意不要过大。如此题主要写“所属的时代”和“历史”的关系,还要注意“强国”的内容,如何记住历史的教训,历史的耻辱,如何在历史的基础上让国家给家强大。选取典型事例进行思考可以写出好的文章。选材可以从“民族复兴”“中国梦”“钓鱼岛事件”等入手。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战,互相攻击、诋毁,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对方的所谓“缺点”。 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道理容易懂,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却往往既看不到“尺有所短”,同时又忽视了“寸有所长”。有的工厂生产技术问题,我国技术人员、专家完全有能力解决,厂领导却非要出高薪聘请外国的洋专家不可,不相信“寸有所长”;又比如在选拔人才问题上,往往是求全责备,非要找个全才、天才不可,否认“尺有所短”。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怎能不犯错误。”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一个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称状元。所谓多才多艺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便概括了这一普遍道理选拔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就是要看到他们身上出众的才能,否则,就会埋没人才。牛顿是物理学家,但不善辞令;孙膑是军事家,但未必能亲临前线;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字,但不是个好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因此说牛顿的三大定律无价值,孙膑的兵书对作战没用处,陈景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是错的。相反,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三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都是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
使用人才,用人所长。对于人才,应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而不是不作具体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有的知识分子在某一个专业方面有特长,就应该让他心安理得地搞科研,而不是硬把他提拔到领导的岗位上;有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平平,但他却有某个方面的管理经验和特长,我们就应该把他安排到这个部门的领导岗位上,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积极性。如果安排不当,同样也是埋没人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撼,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切忌寓言诗中的鸟儿看待事物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本题解析:材料通过描述“懒蚂蚁效应”来告诫我们人生的一些道理。可参考以下立意:
1.要善于发现。
2.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对待人和事物要辩证的看待其两面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60分)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一条条道路上行走。这些道路,或许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或许是诗意盎然的小径,或许是成长与追求的道路…… 在这些道路上,你总会遇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风景,听到一些声音……
请选择让你印象深刻或感动的内容,以“?的路上”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适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奔跑在高三的路上
奔跑在高三的路上,痛苦并快乐着。——题记
高三的忙碌,令我倍感忧伤。我开始留恋身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我愿意摘一朵带露水的花,偷偷地,放在口袋里烘干。如果这样,我就能无时无刻都记住这十八岁的味道,以及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都说高三是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转折,都说高三就预示着要与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于是我知道,高三写满了惆怅,成绩的起起落落让我找不到前行的路;高三写满了失落,现实与梦想的泓沟让我迈不开勇敢的步……这路上,一切是那样的迷茫,而我却在这样的迷茫中迷失了自己。
望着校友们忙碌的身影,是那样的坚毅,那样的从容。相比之下,我又是如此的懦弱,如此的不堪一击。这场战役才刚开始,我竟做了逃兵。我渐渐觉醒,放弃是没有用的,中途退场是可耻的,只有勇敢拼博才能成功。于是,一切关于放弃的念头全部被打翻在高三这场洪荒中。我懂了,在这场战役中,时间终将会把你推向高三的终点,推向决战的关口。纵使你有千般不愿,万般无奈,时间是不会吝惜你的感受的。这便是一条不归路,一旦你踏上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所以你只能一直向前。
奋斗拼搏的日子里,我就像踏上了一座七彩虹桥,一切都是那样丰富多彩。高三就像太阳,火红火红的,代表热情与奔放,代表拼博与进取,代表着希望与成功。高三便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是获得成功的阶段。在我身后,有别人羡慕的目光,有父母殷切的期盼;在我面前,有远大的理想,有崇高的目标,有宽阔的大学校门,有火红的录取通知书。在这流汗流泪的路上,我体会着重获新生的感动。
激情固然是一种动力,但它并不适合打持久战,所以我选择了冷静。一颗平常心,承载了所有的希望,化解了无形的重压。我要相信,在这路上,我会像一艘顺流而下的小船,一直飘流。自然,一切一切的目的地都可以到达。
在这种上,千淘万漉虽辛苦,但我知道我很幸福,这种幸福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的感动,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漫漫人生路,我们一直在前进。为了前方更远的行程,我奔跑着……
本题解析:有很多理解方式,单纯字面理解,可以写走在路上看周围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化,以此来发展后面的思路。还有“......的路上”可理解为人生的道路,可以写自己的道路,过去现在未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按照要求作文。(5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了无数商界的精英。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请以“借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