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4:14:0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贵溪在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
【宋】晁补之
玉山东去不通州,万壑千岩隘上游。
应会逐臣西望意,故教溪水只西流。
【注】贵溪是信江的一段,它由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城南向西流约七百里入赣江。诗人写这首诗时,已被贬为监信州酒税。
小题1:前两句写了信江的什么特点,有何作用?(3分)
?
小题2:后两句诗人是如何借水来表意传情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信江发源玉山,上游受到万壑千岩的阻遏。这为后面写信江无法继续东流,只能折而向西做必要的交代;也暗含自己仕途受阻被贬之意。(特点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信水西流本属客观现象,诗人却将它纳入自己的主观想象之中,认为信溪理解他这个逐臣西望京师之意,因此西流。诗人借此来表达内心的哀怨、悲怜之情。(写出水西流与逐臣西望的关联2分,写出感情特点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答题时要先解释前两句,然后再用合适的题概括话面特点,最后归纳思想感情。类似题答题步骤就是以上三步,不能仅答第一步的内容。
小题2:本题实质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解释诗句内容,然后再分析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注意要理解出水与情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是同一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2)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反衬(乐景衬哀情或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小题1: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2分)“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2分)?
小题2: 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2分)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清人姚范这首写景之作,何等鲜活洒脱,韵味独特。尤其是次句将本是形容少女形体的“窈窕”一词,用得既新且奇。至于到底是春风窈窕还是蘼芜窈窕,则又妙在尽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作者用“窈窕”一词形容春风,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草儿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美好姿态。“绿”则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变绿的过程,突出了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小题2:前两句作者先写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第两句用新奇生动的“窈窕”和“绿”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和高兴的心情,突出了行在山中感受到的自然美。后两句诗人借景抒情,看山田秧,听鹧鸪鸟鸣,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农家的乐趣,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前后层意紧密相连,先写景后抒情,给人以诗意的美,令人欣赏,令人体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_____________的景象。
(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丰收
(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小题1: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反衬(1分)。以鸟的鸣叫(1分)反衬环境的幽静(1分)。
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语言更平易,明白如话。以天为背景,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语言更加凝练,幽雅含蓄,意蕴更深。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2分)(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3)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要有简要分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