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14:35:0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注]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1)请举例说明这首元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元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飞流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拟人),如说新月初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后三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根据诗中的描述,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在诗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塑造了一个渴望实现政治抱负,但又年老多病,仕途充满坎坷,知己难求,长年颠沛流离,内心充满了羁旅悲秋之情的飘零者的形象。(意对即可)
2、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的美妙迷人的春江景色。以乐景写诗人旅程中的忧郁哀伤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
答:                    ?
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                    ? ?


参考答案:1.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下片: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秦淮一片明月的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的孤寂凄惨。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2.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黄山印象记
晏明
山的腾飞
峰的飘荡
松的遐思
瀑的狂想
泉的和弦
花的意象
蜜蜂的憧憬
彩蝶的翅膀
太阳失踪了
风,在寻觅太阳
A.第五、六、七节,诗人用太阳、风、雨、海(云海)、云等各种动态的意象,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欢乐的黄山雨景图,读来妙趣横生。
B.诗人移情入景,通过对黄山的名胜景物的具体描绘,表现了黄山景物内蕴的精神,
真是景景含情,物物有意,松石皆神奇,山水尽梦幻。
C.全诗构思新颖,层次分明,意境清新,感情浓烈,诗句明丽,诚为一篇“兼得山水
之情神”的优秀诗作。
D.诗的前四节,由大到小,由巨到细,物与我浑然一体,意与境妙合无痕,情景交融

地展示了黄山天晴时奇美的景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诗并未对黄山的名胜景物做具体描绘。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一词多义》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