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B.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C.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吏?道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选自《伯牙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太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
3.A
4.⑴译文:有才学且高尚的人越发不肯来做官,天下越来越无法治理了。
⑵译文:(官吏)强夺百姓的食物,(百姓)不能不愤怒;(官吏)使(百姓的)气力耗尽,(百姓)不能不仇恨(官吏)。
⑶译文:如今为百姓做事的官吏不能够自食其力,就日夜窃取百姓的财物,搜刮捞取,不也是与盗贼的心思一样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进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购买
B.田事听此奴 听:听任
C.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称赞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
B.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C.即不能,愿先自刭 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臣各为其主用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乃髡钳布,衣褐衣
? 于是(周氏)给季布剃去头发,(给他)穿上粗布衣服
B.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 为什么要显示天下不够广大呢
C.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 这是伍子胥鞭荆平王尸的原因啊
D.果言如朱家指
? 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
4.下列语句全部直接表现“赴士之厄困”的侠义精神的一组是( )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布匿濮阳周氏
③乃买而置之田
④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5.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季布本为项羽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被灭后遭缉捕。
B.濮阳周氏在情势危急之时对季布以诚相待,帮助季布投奔鲁地朱家。
C.朱家认为新主应当宽怀对民,不计私怨,要吸取荆平王的教训。
D.朱家帮助汝阴侯滕公成功劝说了高祖,季布最终得到高祖的赦免。
参考答案:1.A
2.A
3.B
4.B
5.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⑴结合上述文字,在孔子看来,要识一个人,至少要看他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对孔子识人的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①观其过,从而知道他属于哪一类人;②察其友,君子会“友直,友谅,友多闻”,小人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③察其行为习惯,察其以往经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④察其所“喻”所崇尚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对即可)
⑵可从下列四个方面中选一个方面来谈:①观其过;②察其友;③察其行为习惯,察其以往经历;④察其所“喻”所崇尚的。(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隋书 循吏》)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 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迥将宇文威来寇——寇:强盗
D.周太祖见而器之——器:器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在殿省供职。他身高九尺,气宇不凡,被高氏疑忌,他内心不安定,只好跑到关西。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都能有所依据,所说的话都能有独到的见解,往往与事理暗暗相吻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1)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攀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2)很被皇帝亲近和信任,高颎、杨素也对他以礼相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