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作文。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蕴含的思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文科)?
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顾城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两位公差各有急务在身,结伴出发,走到半夜迷失了方向。一位认为黑夜乱闯徒劳无功,应该就地休息,等天亮辨明方向再走。另一位觉得呆着不动白耗时光,不如试着走走,也许碰巧能找到出路。二人争执不下,只好各行其是。
以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而论,他们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不确定的。结局不能确定,却必须做出抉择,人们经常会遇到两位公差的困境。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写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范文一:等待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
我拼命等待,却没有回应,于是等待中包含了不少的期盼,在这时小齐的《春天花会开》似乎变的蕴涵哲理了,但我的等待却还要继续吗?这未免太长了,等待是什麽?等待是时间对事物正确与错误判断的过程,等待是人们对美好的未来与邪恶的历史的检验。它是对爱的肯定,对痛的否定。我们都需要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都需要等待。
等待也许是漫长的,但请你不要抱怨,只当作对你的考试,因为真金不怕火炼,等待也许是一瞬即逝,但请你不要骄傲,这可能是小小的游戏,为下一次的等待做准备,切记:戒骄戒躁,因为骄兵必败。
有时当你真的要放弃了,但等待结束了,你会欣喜,但这只是你的幸运,这是上天对你的施舍,也许当你下次要放弃时,就不会这样了,等待的结果会与你擦肩而过
我会继续等待,因为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是有价值的。我不会放弃,因为那会一无所有!
范文二:等待
等待,是一个充满期盼的词眼,是一首飘荡着神秘色彩的乐曲,它像一位画师往往能勾画出一幅幅令人思索的画面。
等待,在有些人眼里被奉为至宝,如“守株待兔”者;等待,在—些人眼中被视若敝屣,如“揠苗助长”者。事实上,过分看重或极力轻视等待,都是失之偏颇的。
徜徉在历史的长河边,就会发现:等待的画面是相似的,但结果却未必相同。
正因为有了等待,才有了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因为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耐心等待,才有诸葛亮与周瑜演绎的“赤壁大战”;
正因为积极地等待时机,才有蒙哥马利指挥的击溃“沙漠之狐”的I阿拉曼之战;
同样是因为等待,却有“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大败的结局;历史有相似的一幕,因为古池元帅固执地等待命令,才有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
历史警示我们:等待,不应是无奈的徘徊,而是积蓄能量,积极捕捉转瞬即逝的时机,争取实现美好的愿望。
事实上,强者的等待,在于汲取营养,蓄势待发,是火山喷发前的酝酿。弱者的等待,像一片枯黄毫无生机的落叶,是—潭没有半点涟漪的死水。智者的等待,是目光长远的准备。愚者的等待,是坐失良机的根源
等待,对强者和弱者的答案是公平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对待等待:等待是一篇抒情的文章,等待是—首充满幽情的小夜曲。
《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妻子漫漫二十年的等待,让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人钦佩不已,等待已深入她的骨髓,成为一种坚强的信念o
《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老人的那份等待,令人惊叹,即便是万分之一二的希望,也无法打消他顽强的意志。
《白娘子传奇》中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的那份执著,常常令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
的确,真情的等待,是心灵深处含苞待放的花朵,它散发着清新的幽吞。
范文三:马上行动,走向成功
多少人在苦苦追求成功,然而他们总是停留在口头上,总有人在苦苦的询问成功的方法,即使他们得到了方法有怎样呢,唯有马上行动,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怎样才能成功?有人告诉我,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所谓“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因为目标可以指引方向,可以不断激励我们奋进。是啊,有了目标,我们离成功就不再遥远。
但是有了目标,将其束之高阁,学习、事业依然毫无所获。于是有人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俗话说,“滴水穿石”,有了顽强的毅力,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又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
每当我们面临困难和困境的时候,又会出现一个声音,“最重要的是方法”。是啊,人是要讲效率的,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我们又去追寻方法。
如果总是在“目标、方法”中寻觅,我们终将一无所得。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最重要的是行动,马上行动,不断地行动!
想一想,有多少事因为我们没有马上行动而置之脑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马上行动,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忘记了,或者当想起来的时候又失去了原来的热情和激情。一个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目标有多远,不是他的方法有多好,而是他的行动比别人多。只有行动,才能谈得上方法;只有行动,才能体现我们的毅力;也只有行动,才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行动使方法得以体现,得以改进。在行动中,我们会想到如何行动,朝哪个方向行动。其实非常简单,任何行动的主体只能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的行动一定是我们自主性的体现,丧失了主体性和主动性,就谈不上行动。比如说,有一个同学见到老师时竟然说,老师,我等了你两天,想问你这个(英语)短语是什么意思,你怎么才来呀?看起来这个同学是想马上行动,但因为老师不在,条件不具备,才使他(她)的行动耽搁下来。可是,一个英语短语的意思需要老师来帮你解答吗?你的字典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的行动取决于外在因素,那还是你的行动吗?这样的行动不是他(她)自己的行动,而是老师的行动,这样的行动越多,其学习效果就越差。我们有的同学,一个简单的公式、简单的原理也要等着老师来解答,学习成绩不如意,也是毫不奇怪的事情了。
行动是克服困难的唯一方法。当我们决定行动时,常常会看到许多的困难,会遭遇到许多挫折,这一切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或者说,是行动的必然结果。因为如果你不行动,这些困难和挫折就不存在,行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困难和挫折,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离目标近了一步。行动的主旨就是解决问题,困难和挫折是我们发展途中的朋友,它们会将你的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行动是毅力培养的唯一途径。如果我们对每一项应该做的事情都能付诸于行动,那么毅力的培养就不再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正如一个在一天内步行100英里的76岁的老太太所说,我每一次的决心不是走一百英里,而是一英里。老太太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毅力就是不断地行动,不断地行动也就造就了毅力。眼睛里如果总是看到未走完的路程,总是为望不到尽头的目标发愁,总是想怎样才能更加轻松一下,那么,走在你前面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离成功的距离就只能越来越远。(英语)行动,马上行动!在行动中摸索方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用最好的方法让你的行动最有效!
行动,马上行动!用行动体现你的主动性,证明你存在的价值,富有主动性的行动才能让你的能力得到提高!
行动,马上行动!必将使你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题解析:这个材料看似有两方面可以立意,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当我们迷失了方向时,是等待时机,看清了方向再行动,还是立即行动,勇于探索。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来写都行,但要注意的是在强调自己的立论时不能过于绝对化,因为材料提示得很清楚,“他们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9月25日晚,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门前广场,一身白衣体型偏胖的中年男子在舞台上深情款款地演唱着《我的中国心》,台下是近万名前来捧场的当地群众,演唱者不是香港歌手张明敏,而是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舞台背景上“一路慈善一路歌——陈光标走进毕节新慈善联欢会”的字样表明了此次演出的目的。
哈尔滨新闻网讯?“孩子,终于找到你了,谢谢你救了我老伴的命。”2011年12月28日上午,69岁的王玉勤大娘在女婿陪同下来到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处,她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那天不肯留下姓名的高个小伙子。“是你帮我拨打的120,我们全家半个月来一直在找你,就想亲口道声谢。”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个人经历、社会生活中,常常会有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
请以“跟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跟风
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
不远处,肯德基大大的招牌竖在街头。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飞奔着大喊:“快点,快点,要没位置啦!”再回头看看对面,鲁、粤、川、苏的餐馆门口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我不禁叹息。又一浪奔往肯德基的人群冲过,嘈杂声淹没了我的叹息声。
前面,两位衣着时尚的女孩正在互相显摆,“你看,这是我刚买的,可是2007年韩国最新潮的头饰呢!”“哼,这算什么,我妈单位组织上韩国旅游,我让她给我买了件韩国传统服饰,可跟热门电视剧《宫》中太子妃穿的韩服一模一样!”“哇,好羡慕……”
一丝悲哀之情袭上心头,让我不禁想起此前的一则报道:日本著名的松下公司为其产品做广告,所用的配音和配乐大多为童声和儿歌。当媒体采访松下公司时,他们的回答竟是:用童声是为了使中国人从儿时就接受松下的熏染,等他们长大后,一听到儿时的音乐,就会自然而然地亲近松下,选择松下了。多么让人不寒而栗的回答!将“松下”像根一样深深扎进国人的记忆中,使国人无法抗拒,无法摆脱!再举目当今社会,餐饮业风行日本料理,音乐圈盛行欧美嘻哈风格,就连春晚都流行“大长今”。是呀,我们在追崇,在跟风,但我们可曾想过:中国在哪里?中国的儒学在哪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在哪里?炎黄子孙的根在哪里?
贫乏、空虚、盲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显著特征。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今天是李宇春的“玉米”,明天是厉娜的“雪梨”。其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我是谁?我现在要做什么?我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都不知道。是呀,因为贫乏,所以空虚;因为空虚,所以盲从。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科学技术的民族,一打就垮;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打自垮。一个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没有未来的。风吹过,拽着路边的小草,试图将它连根拔起,但小草却风过无痕,根纹丝未动,定睛一看,原来它牢牢抓着它的母亲——大地。
对面,一群孩子看着一款华丽的明朝服饰在尖叫:“好好看的韩服!”闻听新新人类这刺耳的叫声,我不禁泪流满面。
评析:本文的过人之处在于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作者能站在民族的高度,冷静地观照并深邃地思辨着时下一阵猛过一阵的“风”,一浪高过一浪的“潮”,进而“见人之所未见”,指出“跟风”的深层原因:“盲从”的背后是“空虚”,“空虚”的背后是“贫乏”;“发人之所未发”,点明“跟风”的深层危害:于己,丧失自我;于民族,不打自垮。不仅如此,作者还洞察出了国人更深层次的悲剧:当其他民族在蓄意进行文化侵蚀之时,我们非但毫不自醒,反而乐其不疲,甚至“羊爱上了狼”。而作者从开篇面对肯德基火爆的一声叹息,到篇末面对“认中为洋”的泪流满面,更使文章的文化反思染上了一缕悲情色彩,流露出作者凝重的忧思。理与情的交融,使文章不仅迸发出强大的震撼力,而且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
本题解析:本文的写作要把握好如下两点:一是“风”的性质。如果是好的风气,我们应该热情高涨地“跟”,青岛市民“跟”爱心之风,“跟”出了2006年感动中国的“微尘”;如果是坏的风气,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驱”,否则只会落得害人损己的下场,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跟”腐败之风,“跟”出了身败名裂;如果是利害并存的风气,我们就要为自己装上“过滤器”,吸其清气,排其浊气。二是“跟”的方法。要把握其精髓,不能被其表象迷住双眼。“颦”在西施脸上,那是一美,但到东施脸上,就成了一丑,东施效颦只会落得个遗笑众人的结局。同时,还要保持住自我,不能把自己“跟”没了。燕人“跟”邯郸人学走路的优美姿势,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套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跟’”!不畏‘时风’遮望眼,只要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相信你能拨开迷雾,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富有启发性和震撼力的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