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2019-03-15 14:57:46 【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因噎(yē)废食甘之如饴(yí)魂牵梦萦(yín)
B.一蹶(jué)不振拈(niān)轻怕重通衢(qú)广陌
C.戛(jiá)然而止无耻谰(lán)言功亏一篑(kuì)
D.饮鸩止渴(zhèn) 鸠占鹊巢(jiū)开门揖盗(yī)



2、语言运用题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___A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B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___C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放宽了对城市发展和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B.经典阅读在当代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内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连续六七年来阅读率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低于50%。
C.我国全面落实并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
D.相比“个性很强”的黄光裕,37岁时带领47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的陈晓给人留下的印象要低调内敛许多。



5、语言运用题   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从中腰平分, 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两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限18字以内做答(不含标点)。(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