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因噎(yē)废食甘之如饴(yí)魂牵梦萦(yín)
B.一蹶(jué)不振拈(niān)轻怕重通衢(qú)广陌
C.戛(jiá)然而止无耻谰(lán)言功亏一篑(kuì)
D.饮鸩止渴(zhèn) 鸠占鹊巢(jiū)开门揖盗(y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魂牵梦萦(yíng)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___A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B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___C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不同因素,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表一的内容显示学历越高,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就越低,反之越高。图表二则显示了不同职业在通过电视节目获取科技信息上的差异。C处内容是一个结论,要综合上面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庭前芍药妖无格)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放宽了对城市发展和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B.经典阅读在当代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内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连续六七年来阅读率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低于50%。
C.我国全面落实并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
D.相比“个性很强”的黄光裕,37岁时带领47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的陈晓给人留下的印象要低调内敛许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中介绍过近代一些有趣的美学实验。如瑞士心理学家布洛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把两个面积、角度均相等的三角形甲和乙从中腰平分,然后着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他让接受实验的人比较甲、乙两个形状,然后询问他们喜欢哪一个,并说出理由。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他们的理由是:甲比较稳定;乙上半太沉重,下半太轻浮,令人产生轻重倒置的感觉。
请从上述实验事实中写出两条结论,答案要简明,每条限18字以内做答(不含标点)。(4分)
参考答案:(1)颜色能让人产生重量感;人们对上浅下深习以为常,反之则感觉不快;(2)美的形体含有一个原则:平衡或匀称。(答对任意两条均可,每条2分)
本题解析: 此类题目与图表题中“根据图表写结论”属于同一类型。根据事实写出结论,首先要知道事实是什么,根据事实得出结论围绕的中心(或结论的对象),既然要得出两个结论,就要找到两个对象。根据材料可以知道实验的内容是关于“颜色的重量”,实验的结果是“美的原因”;再根据“数据参加实验的50人,绝大多数喜欢甲而不喜欢乙”,说明人们习惯了上浅下深;“他们的理由”说明形体要“美”就必须匀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