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5:06:05 【

1、语言运用题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图表1 各地区大学男生4项身体素质均值得分

图表2 各地区大学女生4 项身体素质均值得分

结论一:?
结论二:?


参考答案:结论1: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其所在地区经济状况成正相关。结论2:在力量素质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在柔韧及耐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


本题解析:可根据图表中数字的比较分析,从身体素质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关系、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在“力量型项目”“柔韧性耐力项目”方面的对比进行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透(tī )写 (téng )畏( xǐ ) 古不化(ní )
B.痍(chuāng)宽(yǒu )席(yán)前后恭(jù)
C.油(jū)围(fēn)自(xǔ )身陷囹(yǔ)
D.临( lì )桑 (zǐ) 刀(chāo )自怨自(yì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泥古不化nì? B宽宥yòu C焗油jú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舞枪弄棒不分轩轾豪放不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B.起伏跌宕集大成者积薪厝火白沙在捏,与之俱黑
C.碧波荡漾纠纠武夫熙熙攘攘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D.前倨后躬黄钟毁弃毁家纾难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捏—涅,纠—赳,D躬—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2)《论语》中告诉你认真学习.时常温习是乐事的句子是“??”。
(3)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
(5)?,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参考答案:(1)穷则独善其身。?(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虽九死其犹未悔。(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5) 苟利国家生死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B.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的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近日我国西南大旱,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高压坝像一堵干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因此,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长时间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旱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搭配不当,应删掉“的寿命”;B成分赘余,应删掉“经常性的”或“频频”;C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