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与“糊突了盗跖、颜渊”一句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A.良莠不分
B.混淆黑白
C.鱼龙混杂
D.鱼目混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糊突”的意思是“混淆”“区分不清”,C、D两项中的“混”是“混杂”,词义不合。B项的意思是混淆事实,A项才是混淆好人坏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2008年9月,中国成功地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并进行了出舱活动,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然而这个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B.牛除了为人类提供日常所需的奶、肉、皮外,还以其病患之身,忍受巨大的痛苦,为人们贡献了一味救死扶伤的良药——牛黄。
C.一条条鲑鱼反复跃起一米多高,最终进入补水管口,顺着那条只比鲑鱼略粗的管子逃之夭夭了。
D.许多年过去了,麦斯麦术却仍旧在欧洲悄悄流传,这个谜团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显得扑朔迷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救死扶伤:拯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身体受伤的人,用来形容“药”是不合适的。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相声、小品,成了广大观众(脍炙人口)的艺术形式。
B.这位老科学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工作起来仍不减当年之勇。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只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该勇往直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是真正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外界的环境、嘈杂的声音是影响不到自己的。即使耳机就戴在头上,也能做到充耳不闻。
B.教育孩子不是一味地定规矩、设规范,更不是粗暴地耳提面命。父母的责任应当是关爱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
C.各级领导干部,要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孚众望,不辱使命,为全省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D.这些文章或辨析真伪,或分别源流,或比较优劣,或品评得失,其结论虽难说都是不刊之论,但都建立在丰赡的材料之基础上,可谓持之有据,故令人信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易错用为贬义成语。
A.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B.耳提面命:褒义词,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来用来形容恳切地教导。不能误用为揪着耳朵,当面命令。
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孚:信服。此成语易和不负众望混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诸葛亮的分析让孙权心悦诚服,最终双方达成联合拒曹的协议。
B.烛之武意识到国家的存亡和个人的命运是息息相通的,这是他能成功智退秦师的一个重要因素。
C.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D.海明威的讥讽含蓄地镶嵌在简洁流畅的行文之中,好像行云流水,不让读者辨察出他的讽刺意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意气相投,亲密无间,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休戚与共”;C.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一蹴而就”;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用在此处不恰当,根据语境可改为“信手拈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