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3-15 15:28:45 【

1、阅读题  下列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3位卑未敢忘忧国,_____________。陆游《病起抒怀》


参考答案:1、心有灵犀一点通 2、愿得此身常报国 3、事定犹须待阖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温庭筠《商山早行》,回答问题。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悲歌 《汉乐府》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小题1】简析诗歌前两句中“当”的妙处。(3分)
答:                                       
【小题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汉乐府歌谣“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请结合本诗后四句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当,意思是当作,有勉强为之之意。(1分)诗人远离故乡,只能以悲歌代替哭泣,以远望家乡的方式来代替回家的行为,蕴含着对故乡强烈的思而不得的悲痛无奈和强自宽慰的情绪。(2分)
【小题2】诗歌后四句语言均质朴直白,但意思情感逐层深入转浓,使整首诗具有“质而不俚,浅而能深”的特征。(1分)“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用语质朴浅易,似平静述说,却表达了家破人亡欲归无凭、身如浮萍无着无落的深刻的伤痛和无奈。(2分)“心思不能言”几近口语,浅近直白,“肠中车轮转”的比喻极为生活化,通俗易懂,却表达了回归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悲痛之至的心情。情感至此积聚到了极点。(2分)(总写句子1分。后四句分为两组,每组句子的阐释注意紧扣“语浅”(1分)与“情深”(1分)两个方面。两组句子共计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两个“当”,在诗中应该理解为“当作”或者“代替”,另外,“可以”也不是现代汉语里的“可以”的意思,“可”是“可以”,“以”是用来”的意思。这两句诗是写游子思乡不得归的悲哀。“悲歌可以当泣”,是游子思念故土,却不能放声哭泣,只好用悲凉的歌声来当作哭泣;“远望可以当归”,是游子日夜企盼,却不能回到家乡,只好用远望故土来当作回乡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用语质朴浅易,似平静述说,却表达了家破人亡欲归无凭、身如浮萍无着无落的深刻的伤痛和无奈。 “心思不能言”几近口语,浅近直白,“肠中车轮转”的比喻极为生活化,通俗易懂,却表达了回归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悲痛之至的心情。情感至此积聚到了极点。 (总写句子1分。后四句分为两组,每组句子的阐释注意紧扣“语浅”与“情深”。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诗运用夸张修辞,夸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和蕴含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含的感情悲伤沉郁)(意对即可)
2.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词的上片, “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小题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①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衬托。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回衬托人未回。
③拟人。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4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上片四句,三层抒发,层层推进,一层比一层紧迫。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明确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及修辞等,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如拟人、比喻、夸张等。本诗中选用夜月、大雁、高楼等意象,景中含情,用拟人等修辞表达时光易逝,岁月如刀。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识记字音》考..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