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标点符号的使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15:47:56 【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在希拉里的狂热追随者眼中,她是一个勇敢的妻子,一位富有魅力的女人,一位充满智慧的女强人;而在她的政敌眼中,希拉里则是一个虚伪狡诈、老于世故、擅长玩弄政治伎俩的女人。
B.的确,正因为苏东坡“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同代的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C.宋德福同志曾向所有的人坦言:为福建的发展,我尽职了,为福建的老百姓,我尽责了,为福建的干部成长,我尽心了。
D.随着探测的进展,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除个别例外,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此时哈勒已经表明这些星云确实是河外星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此句属非独立引用,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后;C.“尽职了”和“尽责了”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这样便与后面的句子构成并列关系;D.括号及括号中的文字应移到“河外星系”后,因为这些文字是注解“河外星系”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B.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
C.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D.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少数领导干部将管辖的部门视为自己的“领地”:滥用职权,乱批项目,乱批贷款。
B.这八种修辞格中,借代虽然没有列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但考虑到它应用较多,学生又熟悉,就列在了高考范围内。
C.“当、当、当……!”时钟敲了六下。“唉,妈妈怎么还不起来?”小明有点着急了。
D.“这场球太精彩了……唉,放像机怎么不工作了!”小王着急地拿起遥控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语文教学大纲”是书名,应加书名号;C项是拟声句不是感叹句,叹号应去掉;D项省略号处有转折语气,应为破折号。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B.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等什么呢?我脑中一片惨白。
C.我非常欣赏谢冰心散文中的“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
D.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C.至今为止,我们仍无法准确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像“非典”、禽流感这类闻所未闻的疾病?
D.“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生存”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句末应用句号;C项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用句号;D项“说”后的冒号应该为逗号。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